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搜狐网站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中国足球 > 足坛聚焦_中国足球

失败困惑希望 沈阳青少年足球政府主导多样发展

  新华网沈阳1月2日体育专电(记者李铮)中国的青少年足球到底怎么搞?是“举国体制”,还是“校园足球”?当种种建议和疑问纷至沓来时,记者采访了近几年一直在做不同尝试的辽宁省体育局。他们的实践中,有失败、有困惑,也看到了希望。


  辽宁省体育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梁殿乙说,从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至今,辽宁省青少年足球的发展模式,以2003年和2006年为节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1994年到2003年的“市场足球”阶段、2003年到2005年的“校园足球”阶段和从2006开始的“政府主导、多样化发展”阶段。

  1994年中国足球一夜之间变成了职业化,辽宁省也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一下子把一线队和梯队足球都推向了市场。一时间省市体校没了足球队,取而代之的是遍地开花、或大或小的足球学校。

  梁殿乙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辽宁省除沈阳、大连两个重点城市外,还注册了25家足球学校,全省足校在“鼎盛”时期,达到七、八十家。很多足校小到只有一个教练、十几个学员。

  在经历了最初的混乱和泡沫后,由于足校利字当头、成材率低、文化课形同虚设,在培养了一批球技和学业都荒废了的社会闲散人员后,足球学校在辽宁迅速死掉,“市场青少年足球”宣告失败。

  梁殿乙说,辽宁省体育局在2003年就意识到,单纯依靠混乱的市场体系,不可能出现太多的体育人才。于是辽宁省的“校园足球”计划出笼。

  当时,辽宁省体育局和教育厅在全省确立了28所足球重点小学,并开展每年两期的足球训练营,邀请肇俊哲、陈涛等球星与300人左右的小学员们联谊,培养他们的足球兴趣,挖掘他们的足球天赋。2004年、05年,涉及辽宁全省的小学足球联赛搞得轰轰烈烈。

  但当“校园足球”走到第三个年头时,却遇到了不可逾越的体制门槛,这让辽宁足球人很困惑。

  梁殿乙说,28所重点小学的足球小子,到了上初中的年龄,一支队伍的球员散落到不同的中学,队伍自然就没了。而且从初中开始,孩子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校园足球到了初中也很难维系下去。从我们的实践看,在目前的体制下,校园足球与竞技体育还没有结合点,在日本、韩国畅行的学校足球不能简单移植到中国。

  当“校园足球”遭遇体制困惑后,辽宁省体育局从2006年开始,以省运会金牌为杠杆,走起了“政府主导、多样化发展”的道路。

  梁殿乙说,从2006年开始,辽宁省体育局开始以省运会金牌为杠杆,依靠政府、依托市场,发展青少年足球。具体措施是省运会足球项目第一名记六块金牌,第六名还能记一块金牌。这使各市体育局搞足球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当然,各市发展足球的模式有很多种,有的市体校恢复了足球队,有的与企业合作,还有的依托我们当初建立的足球重点小学。

  在目前的政策下,辽宁省已有十个城市开展了男女足球运动,而且各有两个年龄段,这七、八百人已成了辽宁足球新的希望。
(责任编辑:zhangxu)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梁殿乙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