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
昨天一早,蔡斌从他的家乡上海,率领新女排踏上了瑞士女排精英赛的征程。纵览新女排6战全胜的亮相之作,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女排年轻一代正处于新生前夜。这个坎比较难过,但必须突破,因为我们的目标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金牌,逆水行舟才能使自己有所提高。
薛明值得信赖
四国赛虽然6战全胜,但新女排的表现起伏较大,问题颇多。不过,薛明的出色发挥成为一大亮点,她的攻击点也最具杀伤力。
与古巴队最后一战,薛明在对手严防情况下,依然扣球得到12分,拦网得5分,发球得3分,列全队之首,而且6战总得分也最高。在昆山与古巴队第二次交锋时,中国女排遭遇了挑战,大比分曾以0比2落后,但最终仍涉险过关。其中薛明在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成了扭转不利战局的关键。在第四局的最后阶段,虽然小将惠若琪十分抢眼,但薛明接连有效的快攻,才是帮助全队顺利拿下该局的关键。第三局,蔡斌一度换上徐云丽,但他换下的不是薛明,而是马蕴雯。即便薛明无法限制对方的卡里罗,但她仍是一个稳定的得分点。在四国赛两站比赛中,拿到60分的古巴队主攻手卡尔德隆是最佳得分手,但她打了15局,而薛明一共只打了9局半。如从得分效率来看,薛明要高于卡尔德隆。瑞士比赛,薛明将面对世界一流对手,届时她将再度经受考验。
惠若琪是亮点
在中古第二战中,18岁的主攻手惠若琪,成为新女排扭转败局的奇兵。
当新秀惠若琪将李娟换下时,很多人并没对她抱有太多幻想,没想到她却成为扭转局面的关键人物。由于惠若琪身材出众,身体很轻盈,头脑灵活,因此她在4号位的强攻节奏与众不同,机警灵动,瞬间击球速度快,往往古巴队在形成有效拦网之前,惠若琪的扣杀就已落地开花了。
惠若琪虽说还显得力量不足,技术较为单调,但因古巴队对其特点不熟,所以惠若琪完全打乱了古巴队的拦防节奏。看到惠若琪肆无忌惮地屡次撕破防线,古巴队却一点办法也没有,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对她的针对性拦防。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初出茅庐的惠若琪。
其实惠若琪论经验不如李娟,比力量不如王一梅,她之所以能成为奇兵,关键在于她精准的拦网判断和快速的脚步移动,这反映出惠若琪的打球意识强于其他主攻手。
“梅楚革新”遇阻
相信蔡斌不会轻易放弃“梅楚革新”,他肯定会继续给予王一梅和楚金玲更多的出场机会,只是在实战中,我们逐渐发现王一梅即便打接应,还是适合在4号位的高点强攻,让其降低扣杀弧度,的确有些勉强。而楚金玲的沉闷,则几乎让我们看不到希望。
我们期望很高的一点,就是“梅楚革新”,因为这是蔡斌上任后重点打造的新战术之一。或许漯河站3场比赛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但昆山站3场球,则能体现“梅楚革新”的尴尬。蔡斌的创新思路值得肯定,也是符合世界潮流的思维,关键是现有球员能力达不到蔡斌的要求。王一梅体重还是重,让她打平拉开确实很难,王一梅更适应二传手给她传高点。在经历了漯河站的别扭后,大梅之所以能在昆山发挥出威力,仍是她找到了高点强攻的感觉。至于楚金玲,我们几乎看不到这位改打主攻的球员干脆得分的场面。是不是楚金玲更适合打接应?这一点值得探讨。
一传几成死穴
身材高大的球员,一传就注定不行?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只要对手增加发球攻击力,中国队一传体系就陷入混乱,中国队就无法组织起快攻。
攻守是一个综合体,攻守转换迅速是一支球队强大的标志之一。由于蔡斌改变了过去对接应二传手的认识,他更追求攻击型的大接应,副攻手也不再负责接一传,虽说客观上解放了主攻手,可也给自己一传体系造成很大隐患。
以前,周苏红、张娜和刘亚男组成的中国女排后排“铁三角”,以稳定的一传保证了中国女排快速多变战术的实施,所以,那时中国女排稳定的一传成为陈忠和时代的生命线。同时,欧美强队一直在研究如何打破中国队一传,遏制中国队的快攻。
目前,让主攻手接一传,李娟不稳定,楚金玲脚步移动慢,多次出现失误,因此蔡斌才不得已多次用身材不高的殷娜换下大楚。这样一旦张娴或王茜两名自由人一传出现问题,中国队就完全陷入被动。就拿与古巴队的最后一战来说,中国队全场一传成功率仅为13.68%,由此连丢两局。
暂时没有球星
一传不力,进攻哑火,蔡斌于是调兵遣将,频繁地换人。这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女排板凳的深度,同时也说明我们年轻一代正处于成长期,还没有诞生能打关键球的球星。
一个大接应弗莱尔,使荷兰女排于2007年豪取12连胜,夺得大奖赛总冠军;一个攻击型接应托古特,能让意大利女排第一次夺取2002年世锦赛冠军;一个主攻手皮其尼尼,竟然使意大利队以12连胜的不败战绩,在2007年第一次夺得世界杯冠军。美国的海曼、古巴的路易斯和中国的郎平,她们都曾是著名球星,如今的排球虽然打的是整体排球,但球星的作用仍然至关重要。
拿中国队与古巴队的昆山一战来说,对方副攻手卡里罗,既可以打出犀利快攻,也能在4号位打强攻,而且还能后攻得分,拦网也很出色。即便是薛明或徐云丽在网前,也不能阻挡卡里罗的进攻。同样,我们也需要这样的球星,就像我们2003年世界杯拥有赵蕊蕊,2004年雅典拥有张萍一样,我们需要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之前,年轻一代中涌现出能统领全队的世界级球星。 本报记者 孔 宁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