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记前中国棋院院长华以刚:05年是中韩围棋拐点

2009年06月26日23:12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6月26日体育专电 题:从不懈怠的“盯摊人”——记前中国棋院院长华以刚

    新华社记者王镜宇

    中国棋院317房间,是前任中国棋院院长华以刚的办公室。

26日上午,记者如约来到这里,采访前一天刚刚从成都返回的“华老”。距离正式卸任已经整整一周,华老的屋里仍和以前一样收拾得整整齐齐,只是门上的“院长”二字悄然隐去。

       华以刚开玩笑说:“谁都愿意种花,不愿意‘摘刺’。但是,退休的规矩人人都得遵守。所以我之前就强烈要求院办的同志,让他们在开完会(宣布任免的会议)之后马上帮我摘下来。”

    上周五开完会,周末赴成都,为春兰杯决赛讲棋。当华老再次回到棋院,他已正式进入退职不退休的状态。

    “其实这么多年我就是一个‘盯摊’的,”曾经担任过中国围棋队领队、中国棋院围棋部主任、中国棋院副院长和院长的华以刚说,“不过,我从来没有懈怠过,一直忠于职守,从不自行其是,总是处于组织上可控的状态。”

    华以刚和他的前任陈祖德、王汝南都是中国围棋的元老,人们提起时,常常将他们三人合称为“陈、王、华”。华以刚认为,陈祖德和王汝南都是“盯摊”的榜样,自己跟他们还有一定差距,不可相提并论。不过,华老也有自己引以为荣之处:一是讲棋,二是无师自通的日语。

    讲棋是“天生我才”

    1965年中国围棋队正式组建的时候,华以刚是第一批队员,在职业棋手生涯中,他也取得过一些不俗战绩。不过,相比之下,对于现在的普通棋迷而言,华老的名气更多地来自他的讲棋功夫。

    “讲棋算是‘天生我才’吧,不用有点不合适,以后棋肯定还会讲,因为这是切实宣传围棋、为围棋作贡献的方式,”华以刚说。

    华老表示,自己的职业是“从一而终”,没有离开过围棋;无论是下棋,还是从事棋类管理工作,他一直是努力干好自己的本分。

    当年,为了提高棋艺,华以刚曾独自苦学日文。靠着北大的教科书、字典,再加上“皮厚”,居然达到了相当的水准。多年来,他和日本友人交流起来没有任何困难,“我的日语基础不够牢固,是游击队似的,与韩国围棋一样,属于实战型”。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棋界是中国棋手追赶的目标,也是学习的榜样。华老透露,当年在国内很难找到日本的棋谱,因此国家队曾经定期组织到新华社“剪报”:把日文报纸上连载的棋谱剪下来装订成册,然后分给棋手传阅研究。因为资料有限,队员们还得抓紧时间看。

    2005年是世界围棋格局的拐点

    今年60岁的华以刚见证了中国围棋赶超日韩的全过程。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日之间开始围棋交流,到1963年陈祖德首次战胜日本九段棋手杉内雅男,再到中日擂台赛的创办和聂卫平的惊人连胜掀起中国的围棋热,直至首届应氏杯曹薰铉夺冠、李昌镐横空出世以及最近几年古力、常昊在世界大赛中崭露头角。

    在华以刚担任中国棋院院长的两年多时间里,中国棋手总共获得7个世界大赛个人冠军(包括亚洲电视快棋赛)。当华老回顾自己的任职经历时,他不愿过多地把这些战绩和自己联系在一起。在他看来,这些战绩是中国围棋界多年努力的结果,而中韩对抗的真正拐点是在2005年。

    “李昌镐降生在韩国是造物主的安排,他对围棋的理解和专注对国际棋坛产生了重大影响,”华以刚说,“现在看来,当年中国棋手战绩不佳绝不是因为恐韩,而是技术上还不行;李昌镐的出现就像是火箭掉了一截之后获得加速度,由此形成了漫长的韩国领先的时代。”

    华以刚认为,常昊在2005年夺得应氏杯冠军是一个拐点,自此进入中韩全面抗衡的阶段。他说:“日本围棋滑落太快对世界围棋的发展不是好事,不过,日本棋手最近也在逐渐研究中国和韩国的围棋。”

    不知不觉聊了很久。采访快结束时,又聊回退休的话题。华老说:“很多事情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一个人总是要融入组织之中。其实我就是完成了一个正常的过程,地球缺了谁都照样转。”

    “做官一张纸,做人一辈子。”6月19日在中国棋院的告别会上,华以刚曾经这样说。“从此之后,我的第一要务就是调养好身体,让自己少受罪,家人少惦记,单位少开支,社会少负担”。

    当时他还说:“在长期的工作经历中,既可能有对同仁的无意伤害,也可能因自身的失误、疏漏对事业造成损失。谨此一并致歉,更要感谢同仁们的帮助和宽容。”(完)2009/06/26 23:12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王昊铎)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