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在贝尔格莱德还能看到中国志愿者。
到达贝尔格莱德的第二天,已经多次进出主新闻中心的记者再次到主新闻中心查阅了解赛会的一些信息,很惊讶地看到一张中国面孔穿着志愿者的服装。不大的新闻中心中,除了几个志愿者几乎没有记者。
他叫彭玉超。北京外国语学院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的学生,目前正在克罗地亚一所大学进行交流学习。“正好放假,我就联系组委会,过来做志愿者。”彭玉超说,“我的任务是在大运会主新闻中心回答记者的询问,例如班车路线、网络服务等。”
彭玉超告诉记者,他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就是志愿者,对综合性运动会的志愿者工作有些经验,过来做志愿者不仅可以帮助中国记者做一些翻译解释性工作,而且可以更好地提高语言能力。此次采访大运会的记者数量不是很多,来自中国的记者占了四分之一。彭玉超的存在确实让中国记者感到格外亲切。
据了解,他是此次贝尔格莱德大运会1万名志愿者中为数极少的外国志愿者之一,是唯一的中国志愿者。因此他也成为新闻人物,被每天一期的赛会通讯进行详细报道。他与这里的志愿者相处很好,特别是他丰富的塞尔维亚文化历史知识令这里的同龄人感到惊讶。
彭玉超来贝尔格莱德做志愿者完全是自愿的,为了申请到塞尔维亚的签证还费了一些周折。在贝尔格莱德期间,彭玉超住在距工作地点半个小时车程的大学宿舍里,与当地的学生志愿者一样,没有任何补助,费用全部是自己承担。“做志愿者是一个很好的经验,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经历让我对志愿者有了新的认识。”彭玉超说。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