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贝尔格莱德大运会启示录:大运会别办成奥运会

2009年07月14日07:12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参加过北京奥运会的人来到贝尔格莱德大运会,一定会感到很大的落差。但贝尔格莱德组委会的观点是,大运会不是奥运会,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他们已尽了最大努力。

  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机和大运会难以吸引大笔赞助的现实,2009年大运会早就作了“赔钱赚吆喝”的准备。

按照塞尔维亚副总理杰利奇的话说,这个从战火中重生的国家,希望能向世界展示“塞尔维亚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不仅仅是在体育赛事上”。但同时组委会也严格控制预算,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赛事规模应该和赛事级别及影响力相匹配;避免大而不当……也许这是对中国这几年将办山东全运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的最大借鉴。

  硬件无需太“硬”

  整个大运会,贝城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有设施。市内只翻修了5座场馆,新建的场馆只在外地有两个。连第一大项田径的赛场也只是在著名的贝尔格莱德红星足球俱乐部主场上新铺了塑胶跑道。组委会承认,这是整座城市唯一符合田径比赛标准的场地。

  体操、击剑、乒乓球、跆拳道的场馆,则“征用”了贝尔格莱德展览馆,看台全是临时搭起的脚手架。新闻中心设在萨瓦中心,是原本就有的会议和大型活动中心。这样的“旧物利用”也许不够体面,然而只要赛场设施达标,无论大体联还是运动队都无话可说。

  中国人有好客传统,对客人生怕招待不周,但现在连国际奥委会都讲“瘦身”。为了防止运动会给举办城市带来太大的财政负担,“适度”原则越来越成为国际办赛通用准则。大运会毕竟规模、影响力都无法同奥运会相提并论,国际期望值也不会太高;举办城市只要按照国际大体联的要求进行标准化运作,保证运动员比赛、记者报道、观众观赛和电视转播即可,没有必要超标。锦上添花的东西,在不铺张浪费的前提下不妨有些,但无需过多。总之,节俭意识和成本意识应时刻记在心头。

  软件绝不能“软”

  大运会期间,常常出现两节车厢的大巴士空驶在贝尔格莱德街头的情形。这一般都是媒体班车。本届大运会注册境外记者一共只有300人左右,配置这些大巴士实在有些浪费。大概是组委会对实际乘车的记者人数估算有误。

  相比于硬件设施,组织管理水平等软件在赛前属于隐性元素,但一旦比赛开始,就将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本届大运会也有些许瑕疵来自管理环节,比如初期的媒体班车不够准时,害记者苦等。不过经过反映之后,情况很快得到了改善。

  田径场也出现了一些意见。澳大利亚队反映说,各项比赛之间的衔接不好,场地、设施的清理和转换有时会拖延,甚至于三级跳远的助跑道不够长。事实上每个赛场都可能出现始料不及的问题,因此良好的沟通渠道必不可少。贝城组委会经常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及时将重要信息发布给每个注册记者,是非常好的方式。

  场馆等设施不一定要最大、最新、最好,但管理、协调等软件建设一定要追求高效、一流,这应该是国际上办赛的最新理念。

  创意比烧钱更重要

  塞尔维亚副总理杰利奇透露,在与国际大体联磋商之后,本届大运会开、闭幕式最终从红星体育场移到了贝城体育馆内进行,仅此一项就节省了600万欧元。

  开幕式也没有聘请所谓“国际知名导演”,女导演本身也是一名志愿者,率领贝尔格莱德一批搞艺术的年轻人做出了出色的创意。他们利用投影将体育馆地板模拟成各项赛场的逼真效果,赢得了普遍赞誉,花小钱但仍达到了“开门红”的目的。

  好点子比烧钱更重要。由于体育馆面积太小,开幕式无法进行例行的各代表团入场式,只能象征性地以一个旗手代表一个队伍。但开幕式前有一个更为别致的入场式——所有代表队从附近的大运村步行到体育馆,沿途与热情围观的市民互动,气氛热烈,情景交融。

  本届大运会的记者和选手在报道和参赛的同时领略了贝城丰富的文化生活。比如塞尔维亚小姐的评选、模特大赛,包括在大运村边每晚都有的演唱会……聪明的组委会欢迎记者前往观看,说是给记者免费,其实是记者免费给他们做了宣传。运动会与一个城市文化有机结合、借机宣传城市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

  

(责任编辑:十七)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