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格莱德大运会圆满落幕,中国代表团以22金21银15铜名列奖牌榜第二,圆满完成了赛前任务。与上届大运会以33枚金牌、90枚奖牌位居榜首相比,此次中国代表团的奖牌总数略有下降,但是不可忽略的是,此次代表团中80%的运动员是首次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学生,在历届组团中是比例最高的一次。
清华大学体育部副主任吴跃健认为,高校虽然培养出个别胡凯式的人物,但是在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方面并没有得到学校更好的重视,反而在某些方面面临萎缩的危险。首先是招生越来越难,一方面是具有田径特长的学生日渐稀少,这与中小学练习田径的孩子减少有关;另一方面是学校招生的门槛提高,使一些田径体育特长生达不到清华文化课的要求。此外,运动队的经费等也得不到保证。吴跃健说,现在这种零打碎敲的方式,出一个胡凯可以,批量生产困难,成绩再向上难,最多就是大学生运动会的水平。
他说,高校要培养高水平运动人才,只有将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列为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与学校其他的工作例如学术、科研等列为同等地位,并将其作为校长的职能之一,才能真正实现体教结合,而不是仅仅将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作为一个学校提高知名度的手段。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要专业化,包括招生、经费、训练、场地、科研等方面都要给予保障。而我国大多数高校对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对学术水平的重视,在高校评估中,体育成绩也被摆在非常次要的地位。很多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学校整体体育的开展和普及并不相符。“其实大学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是有优势的,特别是综合性高校,科研力量强,生化、物理等学科都可以在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上发挥作用。”吴跃健说。
关于体教结合的思路,其内容之一就是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在大学中边学习边训练,学习训练两不耽误,避免出现除了体育别的都不会的情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学生边学习边训练,在文化课与体育训练中均达到一定水准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很难两者兼顾。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副书记徐飞表示,体教结合听起来很美,实际操作中有很多问题。首先是学生精力有限难以兼顾,现在高校专业课的要求很高,考不好就有不能毕业的危险,运动员学生在保证训练的同时还要努力保证专业课及格,非常疲劳。两者都能做好的非常少见;其次是教练。高校对体育老师的要求除了带运动员获得成绩之外,还要上公共课,发表论文,老师很难将精力全部投入到专业训练中。此外,高校教练员的训练水平有限,而一些原国家队教练虽有意到高校任教,但是碍于教育系统的评价体系与体育系统不能兼容而却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高校领导、老师希望在体育特长生的招生方面学校能有一定自主权,而不是被高考分数卡死。另外,希望采取学分制,凡是在运动成绩上达到较高水平的学生,可以暂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体育训练中,在这段时间主要的任务是为校争光乃至为国争光,在完成这个任务后,再重新修学分,完成学业。毕竟,学习是终身的,而体育训练是需要敏感期的,过了敏感期,再有天赋的孩子出成绩也难。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