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音
我和张先生现在早已是兄弟,是朋友了。今天看到张先生的脸,看到他拿起球拍的样子,好像又回到了往日。”
——当老一辈的世界冠军发现他们依然在中国受到如此的欢迎,木村感叹说
“艺术大师”玩转乒乓29年
乒乓连接你我,携手共迎世博。昨晚的上海,迎来了跨越50年的22位老中青乒乓球世界冠军。大家欢聚一堂,再续前缘。松崎君代、木村兴治、刘南奎、玄静和、瓦尔德内尔、佩尔森等中国乒乓的老朋友仿佛穿越时空,再次来到中国球迷面前,携手奉献了一场令人难忘的世界乒乓群英会。上海市副市长赵雯昨晚出席了本次活动。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邹晔
也许他的战绩不是最辉煌,也许他的中文只会“你好”,但是在世界乒坛,没有一个人会像瓦尔德内尔那样数十年在中国球迷心中的热度不减。从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到新生代的国手马龙,瓦尔德内尔一个人对抗了中国六代球员。在中国,人们亲切地称他“老瓦”,走到哪都有老瓦的朋友。昨天,前上海乒乓球队教练蒋时祥的出现,给了老瓦一个大大的惊喜。
1980年,15岁的老瓦随瑞典乒乓球队夏令营初访中国,那次的目的地就是上海。在那个盛夏的万体馆里,有个一头金发的少年每天和曹燕华等名将一起挥汗如雨。在少年的眼里,在这个以乒乓为“国球”的国度里,每个会打乒乓的人都是他的老师。而那时,蒋时祥正担任上海队教练,接待了瑞典队瓦尔德内尔、林德一行。
时隔29年的重逢,让蒋时祥激动万分。29年前的那个夏天,从来不曾在他的记忆中淡去。虽然瓦尔德内尔算得上他的学生,但蒋指导也随人们一口一个“老瓦”地称呼他,腆着大肚腩的老瓦始终乐呵呵地保持微笑。
“当年,我们上午是单球训练,下午练习多球。上午和上海队一起训练,下午瓦尔德内尔的教练就负责给他喂球。那时候的老瓦,身上就有一股精神值得中国运动员学习。当年他被安排住在静安宾馆,训练是在万体馆,虽然有专车接送,但下午5点半训练一结束,他们师徒三个就说不要车送了,他们跑步回去,这一路上算算也有1万米,但他们就是每天坚持。”蒋时祥说,“老瓦绝对脑子好。训练中很有心得,回去后不久就在欧洲少年比赛中拿了冠军,并且一度成为中国乒乓的头号敌人。”
不过,令蒋时祥遗憾的是,“后来瑞典队教练还给我来过一封信,但是因为是瑞典文,我也看不懂,没有办法回信,就渐渐失去联系了。不过,听老瓦说,那位教练如今已经定居加拿大了。”蒋时祥说,“老瓦的中国情结来自上海。29年了,他被世界乒坛称为乒乓球的‘艺术大师’,总是给观众带来一种享受,他高尚的球风、球德是值得人们尊敬的。能和他结下这份缘,我感到很荣幸。希望他与中国、中瑞乒乓的缘分能一直延续下去。”
能和一代大师再度交手,让王励勤十分珍惜。“老瓦一直是我的榜样,他对乒乓球的热爱和执着,感染着很多人。很高兴还能有机会和他交手,毕竟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瓦尔德内尔退出瑞典国家队后,王励勤便再无机会与他过招。昨天,回想起当年的第一次相遇,王励勤说:“我记得第一次交手是1997年,哦,不对,那是第二次了。第一次应当是1996年的日本公开赛,那次我输了,和他打我根本就没戏。到了1997年在香港的总决赛,我才第一次战胜了他。那时,就想着有一天一定要超越老瓦。”
乒坛“魔术师”
海底“捞煤球”
一手培养了“乒乓皇后”邓亚萍的前中国乒乓球女队主教练张燮林如今已是满头白发,昨晚再次见到48年前的对手日本名将木村兴治,令张燮林唏嘘不已。“我和木村今年都已经虚岁70了,同是属龙,都是六十年代的球手,你看如今都那么老了。”但是,两位乒坛名宿却是宝刀不老,昨晚重又披挂上阵,上演了经典重现。说起这场超时空的“对决”,张燮林说:“木村可是弧圈球的专家,今天就是我防守,他进攻。我们都已过了好胜的年纪,只想今天能以平和的心态给大家奉献一场精彩的比赛。”被誉为“乒坛魔术师”的张燮林一板削球的功夫十分了得,有人问起,能否还能见到张老当年的绝活“海底捞月”?张燮林笑着说:“海底捞月是完全不行了,海底捞煤球还差不多。”引得众人大笑。
自从在1961年于北京举行的第26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和中国队交手,木村兴治就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和张先生在很多年前世乒赛的团体赛中有过交手,我记得那是在1961年的北京,我们第一次握手。当时两个人都是一副很严肃、很认真的表情。”
当老一辈的世界冠军发现他们依然在中国受到如此的欢迎,木村感叹说:“去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我们又在北京重逢。我和张先生现在早已是兄弟,是朋友了。今天看到张先生的脸,看到他拿起球拍的样子,好像又回到了往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