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8日体育专电 题:繁荣兴旺的中国群众体育——专访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盛志国
新华社记者顾涓 公兵 吴俊宽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壮大,中国体育事业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
记者: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全民健身丰富多彩。请谈谈目前群众体育的发展情况。
盛志国:目前全民健身的热潮涌动神州大地,各类健身活动遍布城乡,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最大特点是参与的人群广泛,健身形式丰富多彩。各个年龄段的人,不同阶层的人,都自觉参与到健身行列中。各地结合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不断挖掘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创新推出时代感强、节奏明快的健身方式。有传统普及的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跑步、游泳等项目,也有现代时尚的瑜伽、跆拳道、健美操、网球、保龄球、轮滑等,还有登山、郊游等休闲活动。在街头,在公园,在居民小区,随处都能见到健身锻炼的人群。许多健身活动已发展成知名的运动品牌。各种功能的健身器材也不断被开发出来为老百姓使用,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北京奥运会的最大社会遗产,应该说是群众对全民健身这一现代文明理念的认识更加深刻、理性了,群众自觉健身的意识大大提高,体育健身已逐渐融入生活,体育锻炼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生活的一部分。“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成为流行的观念。人们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追求健康,也在追求一种生活品质。从参与健身到讲究科学健身,从身体锻炼到讲究身心俱健,人们的健身理念也在与时俱进。
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显示,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人口总数比例的28·2%,2007年全国有3·4亿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28·2%这一人口比例尽管和发达国家相比并不高,但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是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来讲,足以说明目前我国全民健身参与的广泛程度。
如果总结一下,可以把现在群众体育的繁荣情况归纳为:全民健身的覆盖面日益扩大、影响力逐渐增强,推动群众体育发展的法规、政策日趋完善,群众体育的组织网络逐步形成,体育场地设施供求矛盾有效缓解,群众健身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科学有效。
记者:请谈谈形成这样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
盛志国: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大环境为群众体育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下,全民健身才有了发展的前提。
党中央对群众体育高度重视,科学发展的方针、政策和规划,为群众体育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国务院1995年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就是我国群众体育事业跨世纪的纲领性文件,《纲要》从提高民族素质的战略高度,对1995年至2010年群众体育事业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对全民健身的目标、任务、措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出了到201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全民健身体系的奋斗目标。《纲要》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群众体育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四年来,我国全民健身事业成绩斐然。这关键取决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老百姓的自觉参与。尤其北京奥运会的综合效应极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健身的热情,各级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和社会的支持,优化了全民健身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记者:请谈谈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具体情况。
盛志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一项在中央宏观领导下,依靠社会全民参与的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跨世纪的发展战略规划。为了保证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贯彻和群众体育的持续、稳定发展,中央将其纳入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系统工程,成立了由国务院领导组成的“全民健身指导委员会”及“全民健身研究中心”、“全民健身科技工程领导小组”等组织,并从国家体育总局到各地分设“全民健身”的组织管理机构,构成了一个自上而下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组织网络和管理系统。
在推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方面,以“全民健身工程”为标志的各类群众体育设施发展迅速。目前,“全民健身工程”包括“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全民健身活动基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为公共体育设施严重短缺的老、少、边、穷地区建设的“雪炭工程”等。截至目前,国家投入11·6亿元,地方投入40·85亿元,共建设完成了约17·71万个农民体育健身场地,已超过国家《“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规划》规模。全国各地在“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中的资金投入达到30多亿元,建设“全民健身路径”30000多条。国家体育总局还投入体育彩票公益金近3亿元,命名资助建设了157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41个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投入体育彩票公益金近5亿元,在长江三峡库区和老、少、边、穷地区援建小型综合性健身馆318个。
各类体育组织的建设和群众体育法规制度建设明显加强。目前,各级体育社会团体已基本覆盖了全国城乡的广大地区,遍布城乡社区的体育指导站和活动站点达21万个。国家及地方政府、体育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群众体育的法规政策,目前全国已有超过一半的省、市、自治区制定和颁布了《全民健身条例》。
在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后,国家体育总局抓住契机,乘势而上,大力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旋律,使筹备举办北京奥运会的过程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过程,成为人民群众增强体育意识、积极参与健身、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过程。从申奥成功到奥运会成功举办的七年,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取得重大进展的七年,是群众体育各项基础建设大发展的七年,是全民健身运动空前蓬勃开展的七年,也是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七年。我国群众体育工作以构建全民健身体系为目标,积极践行“人文奥运”理念,各级体育部门、单项运动协会、行业体协和社会各界积极动员、组织、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全民健身,把人民群众关注奥运、支持奥运的热情转化为积极投身全民健身的自觉行动,在全社会形成了健康文明、蓬勃和谐的良好风尚。
记者:今年8月8日是我国第一个“全民健身日”,请谈谈设立“全民健身日”的重要意义。
盛志国:“全民健身日”是党和国家为人民群众设立的健身节日,是各族人民以健身的方式享受生活的节日。健身日的设立,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素质、生活质量和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是推动全民健身的又一项重要举措。
“全民健身日”也可以说是政府部门对全民健身的再动员日,是广大群众的健身参与日和政府部门的为民健身服务日。“全民健身日”绝不只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集中号召、引导、展示和服务全民健身的重要契机和平台,“全民健身日”的设立为群众体育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泛的空间。
要通过对“全民健身日”的持续宣传,使全社会进一步充分认识全民健身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不断强化全民健身工作理念和群众参与意识,形成全民健身更加浓厚的社会氛围,使全民健身真正成为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社会投入公益的重要内容和群众享受健康文明生活的有效方式。(完)2009/08/08 09:59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