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游戏
跳皮筋 跳房子 丢沙包 抓子 弹琉子
| |
70年代童年游戏组图 |
计划经济时代,已经超越了极度贫乏的自然灾害时期,很多东西尽管需要凭票供应,但是本身已经出现在市场上了,能获得更多的东西,能有更多的自由创造,也让更多的玩具和游戏种类出现了。
马莲开花二十一。一根简单的皮筋,比较一般的是松紧带,也有用轮胎皮的,比较结实。最好的一种是宽松紧带,一般都有2-3厘米宽,这种价格比较昂贵,所以拥有这种皮筋的大多数是家境比较优越的女孩。当然,她们本身也是热衷于或擅长跳皮筋的,不然家里也不至于给她买几米长的皮筋来跳着玩。下课铃声一响,女孩便骄傲的拿出自己的宝贝,自然会有一堆的拥趸前呼后拥的找到场地,群雌粥粥,展开一轮又一轮的对抗。
弹琉子,普通玻璃球,在地面上划有开始线,不远处有目标点“琉子窝”,用手将自己琉子弹向对方琉子将其弹离目标琉子窝,以先进琉子窝者为赢,其玩法多变,规则也多,其乐无穷,由于多于贴近地面及不卫生,往往大战之后蓬头垢面,免不了被家长及老师训斥,逐渐被淘汰。
丢沙包和抓子有点类似。制作工艺都是用布将东西包裹起来。沙包为了重量都是包的沙子,大概需要8到10人,两人对面拉开距离大概3-5米远,中间的人负责闪躲腾挪,被沙包砸中者就需要下场成为掷沙包者。虽然简单,但对身体反应,眼手合一的锻炼是很不错的。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已经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了。
抓子,等于是沙包的缩小版,把小小的沙包,这时候已经不是沙包了,有的是填充的棉花,有的填充的生米。大概是宽度不超过5公分的小“布包”,布料和缝制手段是很重要的,最好是麻布,或者很细的棉布,这样手感好,而且也不会漏。一般的规则是,一次扔起一堆沙包,手背向上,接住其中一个,然后扔起这个,翻手接住。下一步,扔起这个的同时,抓起下面的一个,同时接住下落的那个。依次每次递增一个,到最后7个或8个全部抓起,又能接住扔起的那个,就算结束。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