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输了,这一次输得很惨,连决赛都没进!全运会开幕已经5天,射击场上,杜丽、郭文珺、庞伟等奥运冠军纷纷落马。其他赛场,奥运冠军也未能幸免,女子射箭张娟娟,乒乓球马琳、击剑仲满、体操陈一冰等都败走麦城,不禁让人发问:全运会为何成了奥运冠军的滑铁卢?
周期调整
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有周期性,不可能永远站在巅峰。奥运会是每一位运动员梦寐以求,展示自己的舞台。能够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必然倾尽全力,甚至超负荷运转。像杜丽这样,目标瞄准国际赛场的运动员,最佳的竞技状态当然要调整到奥运会时。全运会与奥运会时隔一年,而全运会的这一年基本处在调整期。
众所周知,备战奥运是个“熬人”的过程。以射击项目为例,奥运会当年,一名射击运动员除了要代表国家队参加各种国际大赛外,光奥运会选拔赛就要打8场。为了争取拿到入场券,他们场场都得认真对待,精心备战,耗费了大量精力,第二年全运会,这些奥运选手精神和体力上,显得力不从心。
活动过多
奥运会前选手们目标明确,全力以赴。奥运会后,亲朋好友,迎来送往,各种庆功会和社会活动乃至商业广告代言活动占据了奥运冠军大量时间。一些大龄选手,功成名就后还要考虑婚姻和家庭问题,势必分散了更多精力。
运动场上,讲究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应酬活动增多,训练就不系统。训练场上少流汗,比赛成绩下落就在所难免。
重赏之下
据一位圈内人士介绍,一名运动员如果在城运会比赛中拿枚金牌,奖金不过一两万元,如果是全运会就完全不同,一般省份,运动员夺得一金,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
重赏之下,心态容易失衡。再加上对名将,众人普遍期望偏高,容易让他们产生心理包袱。相反,一些选手持外卡参赛,比起奥运冠军,心理负担小,比赛中放得开,反而容易取得好成绩。
记者 钟喆 厉苒苒(本报济南今日电)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