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届全运会用每一个细节告诉深圳,什么才是两年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最重要的元素?不仅仅是恢弘的场馆、一流的设施,更是“人”。2011年深圳大运会的参赛人数更多,选手来自不同的国家,组织更加纷繁复杂,如何像本届全运会一样采取人性化和个性化管理方式,让赛会组织更周密、更严谨、更科学?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山东的经验。
媒体运行:细致
本届全运会,设立了全运会历史上首个媒体村,所有记者集中入住,大大简化了媒体运行的复杂程度。除了提供食宿等生活必需之外,媒体村的工作完全按照记者的工作规律运转:村内显要位置设有信息大屏幕,随时提供赛事和新闻发布信息、会议通知;通往主新闻中心的班车15分钟一班,通往各大赛场的班车按赛程安排时间表,媒体村内电瓶车频繁摆渡;媒体村还专门为记者设立了24小时值班室,遇到问题只要拨打电话号码7777,很快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服务。“不能说不”,是全运会媒体村对工作人员的要求。
办大赛,媒体说了算!如今很多大赛组织者都把这句话当成口头禅,却很少有人能像本次全运会一样,把媒体后勤工作做得如此事无巨细。很多记者都认为,如果媒体餐厅的菜品味道能更好些,完全可以给媒体村打100分。
● 点评:
本届全运会媒体村副村长,是中国体育报驻华东记者站站长、资深记者张立中。因为采访过众多国际国内大赛,张村长了解体育记者的工作状态和需求,所以媒体村的工作让记者几乎无从挑剔。
深圳大运会不一定要设立媒体村,但全运会所有媒体统一入住、统一管理的做法值得借鉴。全运会的经验说明,决策层的高度重视,资深体育记者介入管理,是媒体运行成功的保障。
交通安保:严谨
全运会的交通运行调动了山东省各部门的力量。在媒体村的出口处,数十辆大巴、中巴随时待命,发往济南市各个赛场;前往主新闻中心的车辆准时等候在媒体村北区门口。
本届全运会不仅班车线路设计比上届全运会合理了很多,赛会期间济南还增设了多条公共交通线路,免费供记者、运动员和观看比赛的市民乘坐。媒体村车站设有4条线路,其中一路大巴可直达火车站,非常方便快捷。
虽然全运会的规模远不及奥运会,但本届赛事的安保工作却与奥运会有得一比。在每一个比赛场,观众进场都需要经过3个步骤——一是测量体温,二是过安检仪,三是开包检查,照相器材还需要在安检人员面前曝光一次。
● 点评:
十运会的交通运行可能是被投诉最多的环节,本届全运会的班车线路设计比较严谨,所有前往各赛场的班车发车时间表都与比赛时间相扣。与其他大赛不同的是,媒体村不仅有前往主新闻中心的班车,还有前往济南各赛场的班车。这一点,深圳大运会很值得借鉴。
有媒体报道说,全运会为加强安保工作而拒绝观众,不管是不是有这种情况,全运会都给深圳大运会提了个醒——必须要解决好保障赛会安全和吸引更多观众之间的矛盾。
赛事组织:科学
全运会已经举行到第11届,赛事运行的团队已经相当专业,本届全运会不论是赛程的编制还是从运动员热身、检录、比赛到赛后新闻发布会、兴奋剂检测,运转都很正常,没有出现大的纰漏。
不过本次全运会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有些欠科学。比如田径比赛首日,在进行女子七项全能之一的100米栏比赛时,现场广播正在播出一首抒情的慢曲;晚上女子100米栏决赛,现场音乐又换成了节奏激烈的《打虎上山》。按照国际惯例,在径赛项目进行时现场是不能播放音乐的,全运会田径赛事组织者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本次全运会对比赛现场的媒体工作室、混合采访区设置都比较合理,但对摄影记者采访区的设置和赛后新闻发布会的组织却有不足。比如游泳比赛开赛首日,在仅有的20多个摄影记者席位上来了200多记者;在组委会的默许下,当地电视台某少儿节目聘请的一批小记者几乎是逢赛后新闻发布会必提问,而且问题大多雷人。举重比赛赛后为文字记者安排的新闻发布会只有5到8分钟时间,小记者却举着话筒唱歌并要求冠军献歌,令没有获得提问机会的记者大为恼火。
● 点评:
大赛不是儿戏,赛事组织必须科学而且要符合国际惯例,不懂装懂、想当然的做法都可能会闹笑话,如果这些笑话出现在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那就将成为国际笑话。建议深圳大运会的赛事组织采取外包的方式,招揽北京奥运团队或者国外机构参与,共同组织,杜绝一些不应该发生的状况。
全运会给深圳大运会最重要的提示是——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本报济南10月22日电 记者 张 蕾)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