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0月26日体育专电 题:十一运男足乙组能否扛起中国足球未来?
新华社记者陈鹏 滕军伟 王昊飞
十一运会男足乙组比赛大幕落下,中国U16的精锐部队几乎全部亮相,31场比赛既有亮点,也不乏隐忧;从青年军的身上足以眺望中国足球的未来。
激情碰撞胜过中超
本次十一运会男足乙组比赛让到场观众大呼过瘾,这并非因为16岁的孩子们演绎了多么精彩绝伦的技战术,而是青年军固有的激情极大弥补了技战术的缺陷。四处飞散的青春荷尔蒙既是中国足球的朝气,更是中国足球的希望。
其实中国球迷的要求真不高,只需球员认真、敬业。这种体育赛事的本质却往往变成中国足球的“例外”,不能不说是当前中超、中甲的莫大悲哀。当我们习惯了默契球、争议球以及球员们懒洋洋的散步,十一运会无疑奉献了未受浸染、原汁原味的足球。尤其陕西对阵浙江的四分之一决赛以及两场半决赛堪称惊艳,让人看到了中国足球久违的纯真。
骄人的山东模式
山东队取得佳绩靠的不是身体,也不仅仅是技术,更不是世故,而是全面。这支U16球队具有良好的整体协调、细致的局部推进、出众的个人能力、稳定的竞技心态,这一切成就了山东队的佳绩。
成绩背后是山东鲁能足校长期而坚定的青少年培养机制。1999年7月,鲁能足球学校创建,10年来数千万的投入换来累累硕果:韩鹏、崔鹏、周海滨、王永珀、王晓龙、李微、李壮飞等一批知名球员已走向全国,数十名球员分布于全国数家中超和中甲俱乐部;在各级国字号队伍中,鲁能群体渐成中坚。正是年轻人才的层出不穷才使鲁能队战绩一直名列前茅。
与实力下滑的老霸主实德相比,鲁能梯队建设、人才储备后来居上并悄悄改变着中国足球格局。本次十一运会乙组赛事是增设项目,很多省市措手不及,有的整体买进球队,有的到处雇佣球员,只有山东岿然不动,最终取得佳绩。
山东的经验已超越了技战术层面而直逼急功近利的中国青少年培养体系,十一运会的乙组赛事是起点,更是契机,它呼唤人们冷静透过山东的个案,进而眺望中国足球的未来。(完)2009/10/26 18:50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