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徐明
喊了16年“永远争第一”的北京国安,终于在喧嚣中登上了中超之巅;看起来,直到最后一刻中超才达到最高潮,而球迷高涨的热情也配合着中超的热闹景象,这一切看起来似乎还算完美。
不过,如果就此以为中超将迎来春天,不免痴人说梦。
比国安更缺失稳定感的莫过于所谓的昔日中超三大豪门。赛季之初,鲁能、申花、天津并驾齐驱,堪称三大夺冠热门。然而,随着赛事的演进,鲁能场内表现起起伏伏,申花场外话题层出不穷,玩网络的朱骏站在风口浪尖,不断制造各式各样的话题,吸引了无数眼球;泰达队内矛盾一触即发,相比之下,中原军河南建业倒像一匹黑马一路狂奔,不仅撞进了三甲,甚至拿到了亚冠的门票。所谓的豪门折射出的萎靡形象,从侧面浓缩了中超倒退的背影。
当然,这是一个缺失明星的时代。今年年初,随着李玮锋登陆韩国K联赛,最后一位“球霸”离开了中超,中超也进入了没有大佬的时代。在曾经纯真的甲A年代,大连万达有郝海东、上海申花有范志毅、天津泰达有于根伟,深圳健力宝有郑智这些带领兄弟们拼杀的带头大哥,但凡每一家豪门,都不会缺少这样的人物。然而,多年以来,中国足球忽视后备力量培养的恶果,在中超表现得日趋严重,青黄不接的尴尬继续在今年的中超赛场上演,老将表现江河日下,新人更加乏善可陈。一年纷纷扰扰的征战,中超始终没有一名球员能够在全年表现出众,也始终缺乏一名有说服力的球星。占据射手榜前三名的没有一名本土球员,而那些多年前成名的老将,仍然苦苦支撑着各队的骨架,这直接导致了高洪波的国家队缺少核心。
这也是一个缺失技术含量的中超。在伪热闹的表象背后,是建立在一系列失误上的虚假繁荣。亚冠赛场的惨败,使那些玩转国内赛场的中超“豪门”本相毕露。相比日韩的进步,中超球队在技战术上没有任何质的提升,大多数时候更像是在自娱自乐,或许这是对中国足球十几年职业化改革最大的讽刺。
唯一感觉欣慰的是球市回暖。以北京赛区为例,多年不见的排队买票现象频频出现,体育场屡屡爆满;而河南、长春、济南、天津都出现一票难求的场景。而10月31日的中超收官之战,更吸引了北京、河南、长春三地球迷的关注。若没有球迷的参与,中国职业联赛或许还要继续停留在冷冻期。
这是一个场外比场内更精彩的赛季,这是一个裁判、骚乱、斗殴依旧吸引眼球的赛季。只有当中超找回足球的快乐,也只有当中超回归足球的本质,它才能够彻底脱掉虚假繁荣的外衣。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