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姚麦,但火箭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真正核心,不是巴蒂尔,他攻击力实在有限;更不是斯科拉,阿德尔曼在刻意减少他的上场时间;至于阿里扎,他只能自力更生却无法为队友创造机会。是的,这支球队的真正核心是布鲁克斯,只有他才能让火箭这个怪阵充满希望。
比赛执照,阿帅二选一?
在NBA,主教练习惯于将球员的角色定位形象地称为“比赛执照”,一支球队能够能够拥有比赛执照的人并不多,每支球队都有自己的战术核心、一号人物、二号人物和角色球员,主教练总会告诫手下“不要试图摆脱自己的身份”。明星球员可以肆无忌惮地突破,但其他人只能干一些限制性的工作——防守、卡位、挡拆、空位投篮。
球队进攻的这块蛋糕很小,不可能每个人都得到足够展现自己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主教练需要从全局作出最有价值的选择。如今的这支火箭队正是如此,如果论及这支球队目前最有价值的球员,毫无疑问是斯科拉,他的进攻技术十分全面,而且他的策应意识也是内线中非常优秀的,一对一,斯科拉在面对大多数前锋时的确不落下风。但问题是,他不足以激活全球的进攻体系。
目前这支火箭中球员的优点与缺点同样显著。斯科拉稳重有余、冲击力不足,兰德里爆发力出色,但技术过于单一,巴蒂尔进攻限于三分空位投篮,而阿里扎的技术偏于灵活,无论是上篮还是三分他更多地依仗于速度和灵活性,此外,他还缺乏为队友创造机会的威慑力,海耶斯则只能充当防守苦力。
火箭目前内线缺少支点,内线强攻能力近乎为零,斯科拉固然优秀,他可以在常规打法中打出高水准的比赛,但他的能力自保有余、救人不足。提速给外线创造机会,用外线带动内线成为阿德尔曼唯一的机会。提速能够让擅长无球跑动得分的阿里扎和巴蒂尔有更好地发挥机会,而海耶斯和兰德里等人也会在速度战中扬长避短、掩盖身高和篮下强打的劣势。最重要的是,提速能够让擅长突破的布鲁克斯极具威慑力。
斯科拉和布鲁克斯是火箭战术核心的两个备选项,论个人能力和战术素养,布鲁克斯未必优于斯科拉,但考虑到对球队的整体影响力而言,布鲁克斯最终成为了那个拥有比赛执照的人。
侧翼挡拆,火箭的生命线
一个喜欢运球满场飞奔、近乎精灵般突破的矮个子后卫,一个打着一号位却在时时以防守为己任的双能型后卫,一个拥有着神射手气质却同时能够在内线暴力扣篮的摇摆人,一个擅长错位防守、缠斗各路得分手的侧翼协防高手,一个只会在内线抢篮板的防守型苦力。所有人都在不停地为那个急速突破的小个子反复做挡拆,小个子似乎总能够一个人将全队背负在肩上。
这样的阵容和打法能够让你想起谁?是的,2001年的76人。突破快如疾风的艾弗森、用身体死死扛住对手的斯诺,进攻能力全面的阿隆·麦基,擅长底线三分和协防的蒂龙·希尔,充当苦力防守的穆托姆博。
所有人都在批评当时的76人缺乏内线攻击力、进攻重任都压在了艾弗森一个人身上、后卫线过矮……但76人最终却杀入了总决赛。如今的火箭更像是2001年76人的穷人版,阵容上的接近不过是形似,同样注重侧翼的挡拆才是真正的神似之处。
布鲁克斯复刻AI?
纵观火箭过去的几场比赛,惟一一个让对手在防守时无可奈何的人就是布鲁克斯。尤其是当火箭使用双控卫战术后,洛瑞能够让全队的攻防节奏进一步提速,此时全队进入一种错位体系。洛瑞和布鲁克斯撑起后场,阿里扎和巴蒂尔顶到锋线位置,海耶斯则死守篮下。在这种体系下,布鲁克斯的作用则进一步凸显。
布鲁克斯的突破将全队激活,他的突破给兰德里和斯科拉带来了篮下轻松得分的机会,他让巴蒂尔和阿里扎得到空位投射的空间,似乎他的确像艾弗森那样无可阻挡,似乎他在帮助全队得分,但在无可阻挡的背后却是战术的刻意布置和所有人在帮助他突破。
挡拆后的外线大号三分,挡拆后的溜底线上篮,挡拆后的诡异传球……布鲁克斯的突破线路很明显,左侧45度侧翼突破后溜底线或上篮或分球。在这条突破线路上,布鲁克斯最喜欢的是在左侧45度挡拆后的插入突破。
侧翼挡拆,这就是76人和如今的火箭所有战术的命脉所在。在这个位置做挡拆可以让对方龟缩在内线的大个子无法提到该位置来防守,当对方的后卫一个人面对火箭的挡拆时,往往产生三种得分机会。或者布鲁克斯突破到内线用灵活性闪躲对方大个子后得分,或者挡拆后直接侧翼定点空位投篮,当然也可以挡拆后给顺下的兰德里直接爆扣得分。
挡拆,尤其是45度侧翼的挡拆,这是火箭的战术发起点。在侧翼挡拆既能够充分发挥布鲁克斯突破的威胁性,又能够让火箭的矮个子内线球员避免直接面对对方的内线。侧翼挡拆,这是火箭最合理的攻击模式。
阿里扎成战术新标尺?
在进攻端依靠速度和挡拆的灵活性折磨对手,这是大多数没有内线攻坚能力的球队的必然选择,这也正是跑轰球队诞生的基本战术理念。但很明显,火箭并不是纯粹的跑轰球队,原因就在于他们拥有阿里扎和巴蒂尔这样的球员。
火箭目前的战术核心固然是布鲁克斯,但阿里扎才是火箭战术的标尺。当阿里扎表现积极时,火箭的攻守体系才能够得到最合理地运行。一般跑轰球队在防守端容易产生漏洞,很大原因在于他们把很大精力投放在了速度和单纯的攻击力方面,而火箭则明显更强调攻守均衡。
在防守端,10月28日与开拓者的揭幕战的部分数据很能说明问题。火箭的盖帽是2次,而对手则是12次,但火箭的抢断则多达12次。火箭目前由于身高有限,因而他们的防守更多依靠在侧翼设置陷阱。
在与开拓者的两场比赛中,每当罗伊试图从罚球线附近突破时,火箭会立即上前包夹,此举旨在逼迫开拓者大个子前来接应,当罗伊试图传球时,第一时间冲过来协防的阿里扎很容易抢断成功。10月28日与开拓者的比赛中,第四节单节罗伊在罚球线附近试图做挡拆时被抢断两次,而开拓者全队单节则被抢断6次。这是火箭在第四节一度将分差缩小到5分的原因。
而在11月1日主场与开拓者的比赛中,火箭更是将侧翼逼抢发挥到了极致。每当开拓者后卫试图在左右45度罚球线附近来组织比赛时,阿里扎(或者巴蒂尔)和海耶斯会第一时间过来包夹。海耶斯的迅速移动让罗伊很不适应,而对方的奥登则屡屡在上前挡拆时被海耶斯用速度挤掉。
布鲁克斯距离AI还有多远?
目前火箭的核心毫无疑问是布鲁克斯,阿里扎固然能够屡屡砍下高分,但纵观他得分方式更多地局限于布鲁克斯分球后的空位投篮以及快攻中利用速度优势的空位上篮。他在球队的整体战术体系中更多地充当外围射手以及防守尖兵,在组织战术方面,布鲁克斯成为无可争议的核心。
单个球员用一次次坚定的突破来为全队创造机会,一个人背负起全队的进攻组织重任,放眼当今的NBA,或许只有詹姆斯、德文·哈里斯和韦德三人而已。但如今,这个名单可能需要加上一个人,那就是布鲁克斯。
这四个人最大的相似点就是能够用切入吸引足够的包夹,这四个人中间,布鲁克斯是个人身体素质最差的,但与此同时他却可能是全速突破时速度最快的。詹姆斯靠身体力量挤开对手,韦德和哈里斯依靠炫目的变向和加速来甩开对手,惟有布鲁克斯是依靠个人的全速突破以及全队的挡拆来制造杀伤性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布鲁克斯更依赖团队,同时也更能激活全队。
2001年的艾弗森之所以能够让全队发挥最大功效,他很大程度上和如今的布鲁克斯很相似。但布鲁克斯距离艾弗森的水准还很遥远。抛开各种战术方面的原因,布鲁克斯目前还不足以真正地吸引多名球员的包夹。
第一,他的进攻技术还存在缺陷。半场以内几乎全部都是艾弗森的投篮点,他可以随时面对多人的防守强行投篮,而布鲁克斯的三分球则更多地依仗于挡拆后的空位机会,他的中距离投篮还有待完善。
第二,他的突破模式过于单一。他的突破线路过于明显和简单。他习惯于左侧突破,而右侧的突破以及中路的插入少得可怜,这很容易让对手缩小防守范围,减小防守难度。
第三,布鲁克斯的传球更多地集中在右翼。他习惯于左侧突破,在溜底线突破后他所有的传球全部传向右翼,而中路以及左翼的火箭球员只能迅速跑位,这往往会错失很多空位投篮机会。
斯科拉被压制?
赛季之初的前三场比赛,除了10月29日与内线无人的勇士队的比赛中阿德尔曼让斯科拉出场了35分钟,其余两场比赛,斯科拉分别只得到22分钟和19分钟,而他的技术统计也只能分别是3分、4篮板、3次失误、4次犯规和8分、6篮板、2次失误、4次犯规,这样的表现的确与以往他给人留下的全能印象不相符。
事实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阿帅战略性的重心转移问题。以往火箭有姚明坐镇篮下,当姚明被包夹,技术全面的斯科拉的确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机会。但新赛季,当火箭真正需要他到内线强打以便为队友创造机会时,很明显斯科拉还不足以盘活全队。
在这种情况下,阿帅将重心转移到了布鲁克斯和提速上。在布鲁克斯为核心的快攻中,内线球员如兰德里和海耶斯则得到了极大的释放空间。他们需要充当苦力,内线卡位抢篮板,拉到外线为布鲁克斯做挡拆。这种打法更强调内线球员的移动能力以及敢打敢拼、虎口夺食的顽强作风,而这对于更强调技术性打法的斯科拉则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斯科拉的中距离出色,内线单打则更多地依赖脚步的灵活,至于速度和冲击力以及充斥着蓝领色彩的卡位、防守、挡拆做人墙,斯科拉很明显无法适应。在以全队利益的大环境下,阿德尔曼只能尽可能地压缩他的时间。斯科拉也许会在和黄蜂、勇士等内线缺人的球队得到更多机会,但目前他需要尽快适应球队新的体系。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