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全运会之后展望体育未来 山西足球能否乘势而上

2009年11月11日12:16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大众网-生活日报

  4年一个轮次的全运会,仿佛是一部浓缩品,将每个省市的体育成就在最尖端的水平面上展现于全国。山西,作为我国中部的一个省份,在奖牌榜上没有掉队,超越了自身经济的地位,在全国处于中游,这说明山西的体育在这些年中一直保持着稳中发展的势头。

  全运会的成绩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振奋,也让人们深切感受到了体育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因此,更多的人在关注,山西体育能不能借着全运会的东风乘势而上,取得更新的成就?

  在争金夺银的指标中,山西能否将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开发出来

  竞技体育是要争金夺银算分的,这是量化的指标,如果没有这一条,大型运动会的举办将会失去色彩,全运会,亚运会,甚至奥运会都会因没有竞争而消失自身的魅力。然而凡事有度,如果将金牌推至了极端的位置,事物又会走向反面。

  我省从七运会开始,届届完成任务,但群众参与性、观赏性最强的“三大球”却始终难以露面。当然,这不是山西一个省的问题,这是由于长期片面追求金牌在全国形成的全局性问题。在亚运会上,我们次次手攥着比日本、韩国相加还要多得多的金牌,而足球却一次又一次地倒在人家脚下,那些金牌还有什么意义?

  一个是拥有上百万,甚至千万观众的世界第一运动,一个是个人能拿多枚金牌的项目,孰轻孰重?中国足球一败再败,名次一跌再跌,篮球的滑落,排球的下跌都呈现出了单纯追求金牌数所带来的恶果。

  一个国家的体育强不强,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体育人口的多寡。记者算不出我省取消“三大球”之后,减少了多少体育人口;更算不出全国此类情况,体育人口锐减了多少?痛定思痛,一个新的思潮开始兴起,体育要回归大众的本质。竞技体育有引领的作用,它将更多的人吸引到体育场,带进运动场,这才是它所应该发挥的作用。山西能否乘全运会的东风,将参与人数最多的大众项目进行开发,将是山西竞技体育发展的更高层次。

  我省在全运会上已经连续四届没有“三大球”的队伍了,还要等多长时间?这是群众非常关心的问题。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我省已开始了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之路。2008年的1月,我省成立了“球类运动管理中心”,以政府职能开始管理球类运动的发展。从效果上看,在今年5月推出“省乒乓球联赛”获成功后,又在11月推出了全省羽毛球、篮球联赛。这让人们看到了我省球类运动发展的希望,但人们还是希望这样的步伐能够再快些。目前全国已掀起了足球 “草根运动”,从学校开始启动了足球的基础训练,不知山西能否跟上这样的步伐?

  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中,能否为群众提供更多的运动场

  本届全运会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和谐中国,全民全运。这将群众体育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避免了竞技体育变成少数人运动的狭窄之路。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孰重孰轻问题历来被人们所争论,但偏重竞技体育的现状却实实在在是我国的国情。以体育设施为证,城市随处可见的体育器材,在穷乡僻壤、山庄窝铺却难觅一件。没有器材,可想而知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能有多少。

  2006年9月,省体育局会同省财政厅共同制定的《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体育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不到1个月,“两区”体育设施的现场会便全力推出。

  “两区”是目前全国连片贫困区之一,包括全省10个市的59个县678个乡镇的15625个行政村,人口达到1229万,占全省半数的县(区),54%的行政村和53%的农业人口。方案制定的目标是“县要有体育活动中心,乡要有体育活动广场,村要有体育活动场地”。方案可行性非常强,村里每建成一个水泥标准篮球场,省体育局和省财政厅就各拿出5000元作为资助。

  有数字显示:2006年的计划工程是500个村镇,实际却完成1199个村镇的场地建设。仅此,省体育局已资助农村体育彩票公益金500多万元;2007年,共完成5304个行政村的农民体育健身场地建设。乡镇体育文化广场建成201个,30套“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主体工程均已完成,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长0.085平方米。2008年建成“两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4966个、中央资助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1800个。今年又新增6050所健身场地。

  在我省的历史上,对群众体育还从未有过这样大的投入。这也使体育的本质真正回归了主流。据介绍,启动“两区”体育设施建设3年来,我省新增体育场地面积790万平方米,已完成1.3个村镇的工程任务,常年体育锻炼的体育人口1300万,达到了30%多,这在全国名列前茅。

  尽管如此,山西现在的场地和设施仍然难以满足日益兴起的全民健身运动所需。突出的问题有两方面,一是群众周边的活动场地少,布局均衡性不够,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还是缺乏健身场地;二是现有的体育场馆利用率不高。比如山西省体育场建成10多年,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步伐显得滞后,还没有成功的范例,与北京、天津学校的全部开放,差距十分明显。

  最近,我们得到一个好消息,山西省体育场已被列为我省全民健身中心,将进行全面改造,改造成功之后,这里将成为我省最大的群众体育活动场地。但愿我省的群众体育能随着省体育场的功能改变而得到大幅度提升。

  开建大型体育场馆,能否搭建起我省体育产业发展的桥梁

  我省开建6万人的大型体育场和8000人体育馆的壮举,圆了几代体育人的梦想,这至少使我省体育场馆建设的速度提升了20年,同时也使我省与全国先进体育省市接轨,具备了承办全国大型综合运动会的能力。要知道,由于多年我省体育设施的落伍,我省已成为全国少数没有承办过综合性大型运动会的省份。但是,搞大型赛事决非易事。此次,在山东参加十一届全运会,更体会到以市场运作模式经营全运会更非易事,这需要体育产业的强力支持。这恰恰是我省的软肋。

  我省的体育产业现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全的体系和模式,基本上是零敲碎打,缺乏长期的策划和运作,省体育场的长期闲置与此有关,说到底,是我省的体育产业气候还没形成。现在我们处于后奥运时代,人们的意识已经从关注运动会的成绩到更加关注运动会后场馆的利用。其实早年建成的山西体育场从质量到建筑造型都是一流的,但致命伤是缺乏多功能的效用,这与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代有关。由于缺乏造血功能,使它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新建的体育场馆,人们最期盼的是,在不断承担大型赛事的同时,使它也能成为群众健身的好去处。

  从山东来看,十一届全运会是成功的,赢利了7个亿,创历届全运会之最。对赛后场馆的利用,也作了开发。据当地媒体的报道,山东主场地“东荷西柳”几个场馆一年运营约需4000万元,在开发后成为群众观赏体育和健身场所,完全可以实现“双赢”。

  北京奥运会和山东全运会,对于全国体育产业来说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体育场馆是体育产业的最大载体,我们现在完全有时间面对我们正在建设的新场馆作出长远的规划和开发,这也正是以此为桥梁搭建起我省体育产业规模框架的最好时机。

  省体育局局长苏亚君在十一届全运会期间曾表示:山西体育要采取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方针。组建起强有力的体育产业队伍,早一点为承办全国大型综合运动会做准备,使我省的体育发展有规划,有发展,形成系统性。我省全面发展体育的思路,就一定会变成现实。

  本报记者 李春耕 庞雪峰

  
(责任编辑:长城)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