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1月16日从青岛市文化局获悉,山东省文化厅日前正式公布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与此同时,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正式启动,刚刚入围省级非遗的孙膑拳因在山东传统武术文化发展史上极具代表性 ,日前已申报国家级“非遗”。
山东武术成入围强项
日前,山东省文化厅正式公布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岛城的徐福传说、琅琊台传说、莱西秧歌、孙膑拳、崂山道教武术、傅士古短拳、即墨大欧鸟笼制作技艺、胶南泊里红席编织技艺八项入选第二批省级名录,胶南市申报的茂腔、崂山区申报的螳螂拳入选了第一批省级扩展项目名录。
而此次入围第二批省级非遗名录和第一批省级非遗扩展项目名录中,武术项目就占据了四个“席位”,其中市北区、李沧区申报的孙膑拳,因其在山东传统武术文化发展史上极具代表性,已被选入申报国家级“非遗”。
外国友人追捧孙膑拳
“萌发于山东的古老拳种和流派较多,孙膑拳等一直传承得不错。”市文化局社文处孙大鹏告诉记者。孙膑拳是流传于山东的主要古老拳种,是我国武术中起源较早的拳术之一,该拳有杰出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鲜明的技击实用价值、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是中国武术文化杰出的代表之一。这套由杨明斋创始的拳术日前流传于山东安丘、青岛等地,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多位有实力的传人,如青岛李沧的张贵宾、青岛市北的孟宪堂、安丘地区的刘海港等,青岛目前专设有孙膑拳的习武馆,由于这套拳法不仅能击敌防身,更能健身养生,且易学易练,深受中国老百姓和外国友人的追捧。
据介绍,在很多外国友人的眼里,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本身就具有古老而神秘的色彩,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孙膑拳,还被外国人誉为“东方武学之鼻祖”,因此名扬全国、远播世界,“孟宪堂如今已经八十高龄了,一直在国外致力于孙膑拳的教学,他的学生已经遍布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很多国家,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有着积极的影响。”
将深入开展非遗保护
而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市文化局正在从多方面着手,让更多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项目进入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名录,得到全面有效的保护,“经过三年的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本市共收集普查线索1.6万条,整理普查项目3000余个涵盖16个门类100多个种类。对于孙膑拳等表演类的‘非遗’项目,我们将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同时,我们将申报保护经费以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目前,胶州秧歌已经成功获得了国家文化部拨发的专项保护经费,胶东大鼓、崂山道教音乐、柳腔等目前也在积极申报中。”
此外,市文化局还将通过举办文化遗产专题陈列展览、编写教材等方式进行推广和普及。据悉,目前胶州市已编撰出版了《胶州秧歌教材》,将胶州秧歌列入胶州市中小学课程。记者 关瑛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