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记者 张顺亭
本报香港12月7日电
今天是东亚运保龄球比赛的第一天,中国队4名队员(两男两女)没有在单项比赛上创造奇迹,在实力强大的韩国队面前,他们名落孙山。不过,中国队却照样感动了本报记者:他们全部是由社会人士组成的队,他们辞去了工作,丢下了生意,靠着每个月600元的补贴来到了东亚运的赛场上。说起中国保龄球队这些年的历程,用领队崔伟红的话说,“说起来有些悲壮呢。”
36岁的张鹏是黑龙江一家保龄球馆的老板,为了参加这次东亚运动会,他不得不把生意交给助手去打理。“生意是顾不上了,”他说,从入选国家队以来,自己在生意场上不知道损失了多少。
40岁的潘岳鸿来自广州,他是中国代表团中年龄最大的选手,为了参加这次比赛和备战明年的广州亚运会,他干脆辞掉了工作。“他的姐姐有生意急着想让他帮忙。”崔伟红说,可是对保龄球的热爱让潘岳鸿选择了清贫的国家队生活。
最值得一提的当数中国保龄球队主帅王宏,这位文质彬彬的中年人曾是房地产老板,因为热爱保龄球,毅然放弃生意当起了国家队教练,他现在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和做生意时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和中国队同场竞技的韩国队和中国香港队是此次东亚运动会上实力最强的两队。“中国香港队的教练每年的收入是2万美元。”崔伟红深有感触地说,在国际比赛上,中国香港队既有教练也有体能教练,还有按摩师、医生等,6名队员有10个官员陪着。而中国队只有王宏一个教练,“从早上8时一直忙到凌晨3时。”
“现在比过去好多了!”崔伟红“知足”地说,“之前他们什么都没有,现在还有每个月600元的补贴,一开始他们连保龄球和球鞋都要自己买,现在问题也解决了。”运动员待遇的增加意味着非奥项目在中国日益受到重视,这让崔伟红感到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