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手球 > 手球动态

山西手球:有奥林匹克荣名 有远走他乡危机(图)

来源:三晋都市报
2009年12月12日11:08

  初冬的风清冷,有太阳的上午并不暖和。在一块由铁丝网围起来的球场上,十余名少年跑圈、热身、对抗,训练课有条不紊。

  这是群手球少年,这里是他们梦想起步的地方。尽管手球项目现在国内有些冷门,他们却已经挥洒自己的热情和汗水。尽管手球的普及程度和市场化程度并不高,他们却决定在这里寻找自己的未来。一张张前辈或者师兄的照片,挂在铁丝网围成的墙上,这是成功者,已经陆续成为国家队的一员。其中的崔亮更是作为国家男手队长,亮相北京奥运赛场。看看这些榜样的照片,想想自己的未来,他们的梦想,也并非遥不可及。

  带领孩子们走上这条路的,是年届六旬的王喜和教练。一个月之前,他们所在的晋中体校,接过了这样一个荣誉:“国家手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训练基地”。晋中体校输送的国家手球队员,20年达到18人。山西的手球土壤并不丰厚,近十年来几无球队参加全国大赛;为何在晋中大地,生长出如此一枝奇葩?

  王喜和教练递过来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不过十页。轻轻翻过,晋中体校手球的辉煌清晰可见,却难以尽述20年来走过的路。

  荣光:排队晋升国手

  这是怎样的一份名单?

  国家队18人、山西队22人、解放军队1人、海军队4人、天津队2人、广东队10人、北京队1人、深圳队3人。20年来,在晋中体校的这条手球生产线的尽头,是全国各地,甚至国家队。从事手球训练,在这条并不宽阔的道路上,晋中的手球做到了薄种广收。

  11月,一块闪亮的招牌,让晋中手球与奥林匹克联系到了一起。“国家手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训练基地”,正式在晋中体校挂牌。中国手球奥林匹克后备力量,晋中将成为重要的人才库。

  这可以称作是一个奇迹,尽管中国手球的实力并不强,也并不为更多的人所接受;但在晋中这块土地上,却作为山西手球的独苗,在顽强地生存。坚持,也为这个项目带来了生机。从2001年开始,晋中市开始着手抓小学生手球组建培训工作。榆次区的8个小学、2个中学,都有自己的手球队,每年都要进行比赛。有的学校还开有专门的手球课,寿安里小学还被中国手球协会挂牌为“中国手球协会手球传统学校”。

  遗憾:整队出走他乡

  看着一个个成材的弟子,王喜和的内心,尽管有着无限骄傲,却也留下不尽的遗憾。由于山西不设专业队,培养出来的队员陆续远赴他乡。尽管可以为国争光,却无法为本省出一份力量。

  2002年,晋中体校又有一批手球队员成长起来。手球队本想代表我省,承担全国五城会和十运会比赛任务,也向上级部门提出申请,但最终因为“经费紧张,我省暂不成立专业队”,这个计划最终没有实现。但好不容易拉起来的队伍,不能就此解散,还得寻找出路。最终,这批11名队员全部转到深圳,并且在2003年代表深圳市获得五城会的冠军。此后,这批队员没有回来,而是注册到了广东队,在2005年的十运会上获得第五名。“可惜啊,这些成绩都给了外省。”王喜和感叹,“正在训练的这批小队员同样面临上述情况。”这批队员都是1993、194年龄段的,在训一共18人,身体条件更出色,目前平均身高1.86米,有个孩子预测身高是2.04米。“假以时日,等这批队员成长起来,成绩不会差。”

  由于山西的省运会并不设手球项目,所以晋中体校也没有专门经费培养队员。目前所走的路子是,用深圳经费训晋中球员,晋中队员代表深圳打青年比赛。“这个合约明年到期。如果咱们省里再不设专业队,这支球队就只能重走老路,到外地寻求发展了。”王喜和很是担忧,“我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不可能再拉扯起这么一支队伍了。”

  困境:经费选材困难

  如果不是那么多的荣誉,你很难把眼前这块场地,与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联系到一起。

  这本该是个室内的项目,但是目前却只能在室外训练。室内的塑胶地板至少有8厘米厚度,而晋中体校的训练场却是水泥地上铺一层绿色的地胶,而地胶的厚度不到1厘米。解决的办法,是给队员配备减震球鞋。“即使这样也非常难得,基层搞体育很不容易,现在这场地耗费了50多万,过去我们用的是土场地。”距离体校不远,就是晋中市体育馆,那里曾经举办过全国手球青年联赛。但体育馆也要面向社会经营,不可能免费供球队训练。

  在王喜和的宿舍,放着两袋子手球,有北京奥运会用球,也有全运会用球。奥运会用球,比赛结束放在仓库里,已经废弃不用。王喜和觉得可惜,凭借同学关系,把这些球用一个大包装了回来。“一个手球300元,一人一年训练最少得4个球,不节省不行啊。”球队的经费并不宽裕,一年训练比赛,保守估计也得20万。

  比经费更困难的是选材。手球运动并不普及,因此选苗子很难。一般的办法是,通过看篮球比赛选手球苗子。往往看上一个孩子,但人家并不买账,还得不停地做工作,给老师做、给家长做、给孩子做。

  “我这个身高打篮球,水平可能不会太高”,因此,王喜和在北京体育大学,进行的是三年手球的学习。这个剑走偏锋的思路,也为自己打拼了一片天空。“10月底我就该退休了,现在是超龄工作”。王喜和从1982年就回到晋中体校,做了近30年的手球教练工作。但让他放心不下的,还是手头这批年轻的孩子……

  本报记者李清伟/文戴晓杰/图

    晋手曾经骄傲

    上世纪80年代,是山西手球的鼎盛时期。1984年,中国女子手球队征战洛杉矶奥运会。当时的国家队就有山西人的身影,杨凤楼在国家队担任教练,张卫红是队中主力。最终,中国女手获得奥运铜牌,山西人第一次站在了奥运领奖台上。

    与竞技成绩相匹配的是,当时山西的手球运动群众基础也非常好,那时提起太钢手球队,太原市民无一不晓,有的人提起来至今津津乐道。1993年,是山西集体球类项目的消沉之年。因为“奥运争光计划”的提出,投入大、出成绩难的集体项目被砍掉,手球也在此列。

    山西手球最近走进人们的视野,还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山西传递,张卫红担任“三晋第一棒”。在北京奥运的中国男子手球队阵容中,出现了一对山西兄弟——崔磊、崔亮,弟弟崔亮还担任队长。

    本报记者 李清伟

责任编辑:静娅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