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 > 温哥华冬奥会赛事新闻

张开双臂迎客 温哥华会徽蕴含着奇妙的历史含义

来源:华奥星空/sports.cn
2010年01月26日14:41

  华奥星空北京1月26日讯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会徽采用张开双臂的人形标志,由多种色彩构成,设计灵感来源于一种被称为“因纽素克”(inukshuk)的石制路标,并对其进行了现代的诠释,“因纽素克”的起源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因纽特文化。

  这一图形位于奥林匹克五环之上,出现在特许商品上时显得十分突出,随着冬奥会的到来,这款会徽必将引起人们的广泛好奇。

  “因纽素克”(读作:in-OOK-shook)是一堆精心堆砌的粗糙岩石和石板。因纽特人一直利用它们来为游客指路、帮助打猎、警示危险或标明食物的存储位置。一位建造者介绍说,小型的“因纽素克”相当于人们髋关节的高度,其它的则会达到3至6英尺(1-2米)高。

  据温哥华主办方介绍说,冬奥会会徽的设计类似于人形,是在2005年从1600件提交作品中筛选出来的,代表着希望、友谊、热情好客和团队精神。这一形象被命名为伊拉纳克(读作:ih-LAH-nawk),意为“友谊”,它的颜色构成包括加拿大红,两种深浅不一的蓝色,还有绿色、黄色和金色,象征着主办国绵延不绝的森林、高山、岛屿和美丽的日落。

  当代仍然建造了许多巨型“因纽素克”作品,如:位于温哥华英吉利湾的雕像,就是为1986年世博会而建的。分布在阿拉斯加至格陵兰岛北极地区的其他第一国民也使用类似的标识,这些标识在世界其它地区都能够找到,包括派克峰的山顶、科罗拉多和美国西部的其它地区,是由当地的纳瓦霍及印第安人建造的。

  彼得-伊尼科是一位“因纽素克”建造者,他曾是北部努纳武特地区长官,现居住在渥太华,担任因纽特文化教师,他介绍说,在因纽特文化中,加拿大北部居民生活在冰天雪地、难以忍受的恶劣气候环境中,“因纽素克”在他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修建“因纽素克”是为了阻挡90英里/小时(150公里)的大风。

  “它们是生存的象征,”他说。“只要我在北极地区见到了‘因纽素克’,我就不会感到害怕,因为我知道,因纽特人曾于我之前,在这里生活了数千年,他们就依靠打猎和捕鱼生存了下来,”彼得介绍说。

  曾就这一主题写过两本书的作家诺曼-哈雷迪则认为,这种标识担负着多重作用。

  “这实际上是他们生命支持系统的一部分,”他说。“一些作为危险地区的提示标识,还有一些则指向回家最为安全或便捷的路径。”

责任编辑:施如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