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鹏昨日回蓉宣传新书《中国足球内幕》,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昨日,“大眼”李承鹏为宣传新书《中国足球内幕》回到家乡成都。穿着带毛领的棉外套、背着dunhill单肩包、手里不停把玩着一只“宝马”车钥匙,那双著名的大眼睛边,静静地横着几道明显的皱纹,这就是出现在记者面前的李承鹏。
妙笔生花的李承鹏把采访当成了又一次文学创作,连装都不装,说靠谱也不靠谱,把新书《中国足球内幕》当成时代生活文本来写,谈到前段时间差点要起诉他的“敌人”南勇的倒掉,大眼睛里也会闪烁一丝悲悯的光芒。面对坊间流传着的关于他的八卦传言,他有些得意地说,我41岁了,我不需要调节。
关于书看中国人性和文化性
中国足球是一切,就不是足球。甲A因为背后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从名片成为名骗,成为被遗弃者和堕落者,中国足球从来不只是足球,这是混球。
记者:《中国足球内幕》之前取消了广州的签售会,有传闻说是因为遭遇到威胁,这次回成都签售会有压力吗?
李承鹏:这种说法很科幻,中国拍不出《阿凡达》,因为中国人人都是阿凡达,挺能幻想的。其实广州是我的大本营,《广州日报》作为珠三角最大的报业集团,我们怎可能有压力。取消广州签售是因为21日那天确认南勇、杨一民出事,要花3天时间给书里增写35000字的最新内容,签售不过是做秀,假装人气很高的样子,但增写新内容却对读者有更大影响也有更大销量,所以我们都没去。
至于威胁,14日那天晚上10点过,确实接到一个语气很斯文的电话说“差不多就行了,不要太较真,有必要为写一本书就弄成现在这样吗”。我把电话挂掉。很快再打来,听见他说“我是来跟人讲道理的,你这人很不上路呵。你让别人不方便,自己也会很不方便的,都有家人呵”。但之后在王府井、西单的签售,我都照常进行。我目标比较大,神经比较大,不怕被自杀。
记者:你说过,《中国足球内幕》不是检举书也不是揭黑书,那它是一本怎样的书?
李承鹏:它不是一本足球书,是一本社会书,是一簿黄页,每个人、每个行业都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的门牌号。它讲述的不仅是当下打黑、扫赌,而是推溯更早的1978年“人情球”。女排三连冠和当时万人空巷的《霍元甲》都是爱国主义题材,我一直是想追寻中国足球甚至中国体育的来历,其实中国人没有独立的体育精神,体育运动被当成爱国主义的附属品,这种改动实在伟大。
1994年是分水岭,这一年,中国的INTER网首次跟全世界接驳,中国开始房改医改,上海高架和北京三环正式贯通……首届职业化足球的甲A也正式开始,甲A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和大连的草坪一样是城市名片,只不过它因为背后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从名片成为名骗,成为被遗弃者和堕落者,中国足球从来不只是足球,这是混球,是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发展以及这其中的阵痛和泥沙俱下。
记者:这本书解构的是怎样一个中国社会?
李承鹏:体育从来都是资本最动感的伪装,当每年全球职业足球产业高达一万亿欧元,中国职业足球也高达40亿人民币时,职业足球就不是一个运动产物,而是市场产物。我们过时了,当用一个局级单位去管理数十亿的市场,权力集中在三两个人,腐败不出现却是怪事了。我把它比喻为曹雪芹家的“江宁织造”,江宁织造到底是金陵针织二厂还是驻京办事处,你不必分得那么清楚,它的倒掉是有原因的。
中国足球从来都不是足球,它是官商色结、黑白两道、恩怨情仇,是一切,就不是足球。所以看这本书,也是看中国人性和文化性,中国人是不能“差异性合作”的,我们可以在纯个人的领域有优秀的发挥,比如乒乓球;也可以在整齐划一的项目上表现出色,比如张艺谋鸟巢的团体操。但是中国人在既需要个人发挥又需要团队合作的项目中,一直表现很差,所以中国可以出现郎朗,却不会出现一支伟大的交响乐团。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