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2010温哥华冬奥会 > 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 > 短道速滑动态

揭王濛夺冠幕后故事 神秘特效药保住女侠第三冠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0年02月28日08:52

  在昨天以1分29秒213赢得冬奥会女子1000米金牌后,25岁的王濛不仅帮助中国短道速滑女队实现了对温哥华冬奥会4枚金牌的包揽,也使自己成为中国首位在单届奥运会上夺取3金的女运动员。但这创纪录一金的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曲折,假如不是赛前如期拿到了特效药治病,王濛的身影也许不会出现在昨天1000米的赛场当中。难怪她赛后感慨:“这是我在冬奥会上获得的最难的一块金牌。”

  前两天因为着凉而得了重感冒的王濛,在1000米比赛开始前一天,病情突然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为了能让她保存体力,教练组甚至在这天中午的最后一次赛前训练中,没有让王濛参加。但是当王濛和其他几位队友参加了女子3000米接力的颁奖仪式后,情况突然变得非常不妙。王濛对队医闫慧说:“闫大夫,我现在浑身冒虚汗,而且一点劲都没有。”

  眼看着王濛的病情加重,闫慧急忙找到了中国代表团的医务总监陈方灿博士进行会商,如何让王濛的病情在赛前得到最大的缓解。经过诊断,大家发现王濛病情的根源还是上呼吸道感染后导致的重感冒,但是因为一直对王濛采取大剂量用药的方式,她已经对绝大多数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产生了抗药性。两人只能到奥运村医院紧急咨询,有没有其他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效药。

  奥运村医院的医生告诉陈方灿博士说:“的确有一种特效药,但是因为使用的人较少,需要从奥运村之外调用,可能要等到明天上午才能拿到。”陈博士一听这话,立刻就急了:“王濛是中国队的重点夺金队员,她今天晚上必须要在临睡前吃这种药,否则她肯定没法休息,明天的1000米决赛,她很可能也就无法参加。”

  经过协商,院方最终同意为王濛紧急调用这种特效药,但是能不能在当晚拿到,并不能完全确定。于是,陈方灿博士和闫大夫决定在医院死等,直到特效药送到,尽管只有一线希望,但他们并不愿意放弃。幸运最终眷顾了王濛和中国队,特效药在当晚10点半终于被送到了奥运村医院,陈方灿博士拿到药之后,立刻带回中国队的驻地,让王濛服下。最终让已经呼吸有些困难的王濛,美美地睡了一觉,在1000米决赛之前积攒到了必须的体力。

  “我这几天感冒很严重,还发烧了,昨天在训练馆的时候,我还吸氧,感觉都不行了,今天还有点人样。”颁奖结束后,从混合采访区到新闻发布会的路上,王濛笑着说。也正是如此,在有记者提问她的这三枚金牌中,哪一枚最重要时,她说是3000米接力,但说到拿得最艰难时,王濛毫不犹豫地回答“是1000米,因为我生病了”。“上去后我曾跟周洋说,要是我滑不动了,你起速的时候不要管我,但她告诉我,‘相信你,肯定能行’。”

  “王濛1000米比赛中的每一个轮次,其实都滑得非常艰难,我虽然心里很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但只能在心里默默地为她加油。真的很感谢陈博士和闫大夫,他们在整个奥运会的备战过程中,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医疗保障,这也是我们这个团队最终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很难想象,假如比赛前一天晚上,王濛在临睡前无法服下特效药,最终的情况会变成什么样……”领队杨占武昨天在王濛夺冠后感慨道。

  幕后

  李琰倾情奉献 队员积极配合

  短道奇迹团队制造

  这是一个团结的集体,这也是一个光荣的团队。凭借集体的力量,中国短道速滑队在温哥华冬奥会的比赛中创造了历史——包揽女子全部四个项目的金牌。队长王濛说:“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这个胜利属于我们这支队伍。”

  4年前的都灵冬奥会对于中国短道速滑队完全是一次痛苦的记忆,中国队费尽气力,最终才拿下了女子500米比赛的金牌,勉强完成了任务。那届冬奥会结束的时候,没有人对4年后奥运会上的中国队抱有希望,因为除了王濛外,中国队的其他队员很难在温哥华冬奥会上有所作为。

  面对尴尬的状况,冬管中心做出了一个大胆但又冒险的决定,聘请原美国队主教练李琰,担任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年薪标准按照外籍教练执行。“李琰到底行不行?”这个问题当时几乎萦绕在所有人的脑海里。答案很快在2007年的长春亚冬会上揭晓,李琰率领新陈代谢中的中国队,硬是从韩国队手中拿走了4枚金牌,证明了这支队伍的实力。

  生活中的李琰活得异常简单,独居在北京的她,除了隔几周打车到双安商场买点衣服之外,再也不会有别的业余生活。她在训练之余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将自己锁在宿舍里面看各种比赛录像以及写训练总结。曾在美国著名的科罗拉多训练基地内接受各学科专家精心培训的她,将自己在那里积攒下来的全部知识,都用在了中国短道速滑队的身上。

  当然仅仅只有一位敬业的教练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批勤奋的队员,才能最终让这个集体充满战斗力。在李琰的精心挑选下,周洋、刘秋宏、张会、孙琳琳、赵楠楠等一批年轻队员,相继进入中国队当中。他们中间的每个人都非常珍惜自己在国家队的每一天,认真地在李琰的精心调教下飞速进步着。当时记者去中国队采访,假如遇到国家队的陆上训练课,李琰都会委婉地要求记者不要看,“陆上训练课实在太残忍了,我不希望队员们的惨状被你们看到。”她有些认真,但又带着些玩笑意味地说。

  过去的几年中,参加本届冬奥会备战历程的每一位中国队队员,都经受了常人无法承受的魔鬼训练,但这给他们带来的却是自身成绩的突飞猛进。领队杨占武对记者说:“在这个团队当中,每一个人都不愿意虚度光阴,他们在训练和比赛中都是百分之百投入其中。像这届冬奥会这种女队包揽全部4枚金牌的情况,以后恐怕很难出现了。赛前曾有人劝我们,让我们考虑是不是能给自己留点后路,在一些项目中适当地放一下。但是我们考虑到这种机会以后恐怕很难再有,而且要对得起这些队员们这几年的苦练,决定全力以赴去争取每一枚可能拿到的金牌。”

  当然这个大团队之中,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良好的后勤、医疗保障团队。刘秋宏虽然最终因伤没能参加温哥华冬奥会,但她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恢复,和整个团队的通力协作不无关系。“我们大家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次在冬奥会上的胜利属于整个团队,而不是某个人,仅仅凭借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得到这么辉煌的成绩的。”杨占武说。

  ■本报加拿大温哥华专电

  特派记者 杜锐

责任编辑:小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