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怕别人喊我‘韦举国’。”韦迪在抛出国字号球队全面“进军”联赛的方案后,这样回应反对者。
国奥打中超、国青打中甲、国少打中乙,这一方案比此前媒体广泛猜测的“国奥打中甲”有过之而无不及。作为从水上中心“空降”足管中心的新掌门,韦迪此举带有明显的“政绩工程”的豪赌意味,与他此前提出的“必须打进2014世界杯”的口号一脉相承。
有意思的是,这一方案遭到了包括有着“中超之父”之誉的郎效农在内的足球技术派的一致反对,但却得到了绝大多数俱乐部的认同。
反对者的理由很“正统”,放眼世界足坛无此先例,联赛才是根本,联赛的水平提高了,国家队的水平自然水涨船高,让国字号球队打联赛是破坏“游戏规则”。至于韦迪所说的“国家队主力前锋在俱乐部很难进入18人名单”,在他们眼中根本不是问题,这在世界足坛也并非没有先例。
而俱乐部几乎一边倒的支持,应该归功于韦迪对“举国体制”的娴熟运用。“不抽调主力球员、球员归属不变、国奥参赛不计名次、球员可随时返回俱乐部”,韦迪充分照顾到了各俱乐部的利益,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难怪有俱乐部称这是一个球员、俱乐部和国奥“三赢”的方案。
其实,国奥打中超并不新鲜。资深的球迷应该记得,当年徐根宝带领的国奥队曾参加了1991年的甲A联赛。不过,随着足球职业化的开展,国字号这样的不具备俱乐部主体资格的球队就再也没有参加过联赛。
当然,联赛还没开打,现在说利弊尚早,我们也应该允许韦迪“摸着石头过河”。但是,让中国体育最早职业化的足球重回“举国体制”,无疑是一种倒退。韦迪也把自己放进了“豪赌”国字号的烤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