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本报记者徐平
姜涛、杨昆鹏、黎梓菲、马成、王文华——这是2004年武汉队客战西安,实现冲超梦那一战的首发名单,主教练是天津人裴恩才;吴龑、王圣、蔡曦、梅方、柯钊——这是即将迎来新赛季的湖北东方国旅队的主力阵容,率队出征的是汉产教练李军。
6年间,两份名单,透出了湖北本土球员在队中地位的变化,也折射出了两位主教练不同的执教思路。
本土化改造,让老裴走向成功
将老裴视为湖北足球最为成功的教练,似乎一点都不为过。2004年率队一举冲超、2005年创造7连胜的佳绩,他之所以取得成功,最大的一个因素是对武汉队的改造。“武汉球员技术好、但最大的弱点是踢得不够硬朗。”这是当年老裴对湖北足球的认识。于是他挥刀动起了“手术”:后防线,加入了杨昆鹏这样身材高大的北方球员,以增强整个队伍的抗打击能力;锋线上,主要以外援为主打;中场,主要是武汉球员的天下,以发挥他们技术上的优势。这一组队模式,让老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诚:被挤压的成长空间
步入中超后,越多越多的武汉伢打不上主力了,因为实力更强的内援们抢走了他们的饭碗。本土势力最衰弱的时候,武汉队的主力阵容中只有郑斌、王文华等3到4名武汉伢可以容身,像曾诚这样的国奥正选门将,却因能力尚不足以取代队内的一号门将邓小飞,而只能枯坐在冷板凳上。这,也让他逐步丧失了竞争力。曾诚的遭遇,一度引发了关于球队本土化的诸多争议。但成绩的压力,却让老裴,包括后来朱广沪这样的外来教练们不敢轻举妄动。“我理解他们的想法,”李军说,“因为他们的上课、下课,都与成绩直接挂钩。”
汉腔一统天下,或以成绩为代价
当湖北足球另起炉灶、卷土重来时,我们发现眼前的这支队伍变成了武汉伢一统天下。主力阵容中,除了王圣、吴龑和两名外援外,其他的队员基本上都是本土球员。即便是江苏籍的吴龑,也是在武汉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他们更有责任心,”在谈到队伍向本土化回归时,李军说,“汉军退赛后,外地球员说走就走了,为什么蔡曦、王文华他们会选择留下来,这就是因为一种归宿感。另外,一支队伍要获得球迷的认同,本土化是必不可少的。”
打造本土化,也意味着要冒球队成绩上的风险。李军说:如果我是个外地来的教练,我也可以奉行拿来主义,通过引进高水平的内外援,来迅速提升全队的实力。“大家不是认为现有的中后卫组合有所欠缺吗?我完全可以找水平更高的外援来顶掉蔡曦或梅方,但这样下去,像梅方还能在国奥队中站住脚吗?为了湖北足球长远的发展,如果球迷们因为他们打得不好喊我下课,那就让我一个人扛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