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冰雪 > 短道速滑动态

李琰诠释如何“绝处逢生” 称续约仍在初级阶段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2010年04月08日17:50

  遭遇“水土不服”

  2006年5月24日,李琰带着1岁多的女儿回到北京。

  那个时候,国内对李琰的认识大都仅限于她是美国队前主教练和“前优秀运动员”的身份。外聘李琰,用佟立新的话来说,当时是相对好的决策,但也有风险,结果谁也无法预测。

  而原总教练、有中国短道速滑“教父”之称的辛庆山先被调到冬季中心短道速滑部,接着调回了省队,原男女队主教练冯凯和伊敏也回省队工作。在中国冰雪圈内,因利益相关、或因不甚了解等原因,对高薪空降的“外教”李琰执教能力和技术水平的质疑声始终不断,都给李琰未来的执教之路笼上了一层阴影。

  在众人的拭目以待中,李琰低调上任。

  从1999年赴斯洛伐克执教算起,李琰已经在国外打拼了七八年,回国之初,“海归”李琰便遭遇到东西方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一些差异。

  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住”。“领导安排我住在运动员宿舍,但我在国外习惯了住在外面,生活和工作分开”,几番协调之下,队里还是没有同意,理由是主教练还要负担起管理队员的责任。“我当时觉得主教练更多是训练管理,不是生活起居管理”。在李琰看来,“分开居住”是留给自己生活空间,更重要的是留给队员放松的空间,“一天24小时呆在一起,对队员是一种折磨”。

  但最终,李琰还是住进了运动员公寓,一住就是四年。如今,她已经习惯了房门随时可能被队员敲开的生活。经过几年的锻炼,李琰笑称:“我现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可是相当过硬了。”

  虽然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但“海归”李琰说当年在美国苦练英文,到最后连说梦话都是英语。刚回来时,李琰说话不留神还会蹦出英文来,而且说的中文都是倒装句。“在磨合期,队员本来看我就不是很顺眼”,她没想到,无意识的语言习惯更给队员们带来了反感情绪。

  “后来才得知,我回来前他们的教练都回老家了。运动员都是很重感情的,当时有些抗拒情绪。”李琰说,最初她并没有察觉出这个原因,却把运动员的不表达,更多地理解为中美运动员之间的性格差异。

  她最先发觉的是,中国和美国运动员在训练主动性方面的不同。

  “中国队员训练不是很投入,队员们都很乖,不多言不多语,让干什么干什么,但是没有激情。”李琰说,“在美国时,队员大多数时间是非常投入的,他们会很主动地跟教练沟通,‘教练你看我,哪里还有问题’。而中国队员就像上班一样,到时间就过来了,但心却没有跟着来,同样流汗,收到的效果是不同的。”

  所以,“激情”成了李琰执教第一年的关键词之一。她会不停跟队员强调,“训练必须有激情,要百分之百投入。”李琰希望她的队员能把每次训练都当成一种享受——就像许多其他项目的外教曾经要求的那样,但如何让队员们在短时间内理解、产生实际的转变却很难。

  此外,体制方面的差异也一度使李琰非常“头痛”。“美国运动员都是自己花钱来训练的,队内关系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各行其是,最后大家成绩好,都得钱,就这么简单。”而在中国,不同部门、派系和地方利益间的纠葛则相对复杂。“但好在李琰是中国人,也是这种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所以她可以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来找一些平衡。如果是个外国人来执教,遇到这方面的困扰恐怕就很难解决了。”一位圈内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施如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