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中国足球 > 中超|中超联赛 > 2010中超联赛第5轮 > 上海申花VS重庆力帆

上海记者眼中的康桥:领队拦女记 球员如住城堡

来源:东方体育日报
2010年04月21日16:22

  记得2003年那个在虹口足球场的冠军德比当天,几乎每个记者都被派出去抓相关新闻了,甚至平时跑排球羽毛球的也要去路上逮个球迷说说感想。记者也是普通人,也很容易被当时的德比气氛所鼓动,在现场看到张玉宁的帽子戏法,成为了当时很时髦的事情。——陈敏


  关于康桥的那些记忆碎片

  文/陈海翔《新闻晚报》记者

  “到了康桥,大家的距离似乎一下子大了许多,就好像住进了一座城堡,里面发生的事情都有点神秘。”

  因为世博会,最近一段时间,用不着去康桥了。

  其实,就算我使劲想,拼命想,也已经记不清上一次去康桥是在什么时候,到底是春天还是秋天,那天有没有下雨,自己看了多久的球队训练。

  但是,我还清晰地记得,我第一次去康桥时的情景。当时,几个相熟的记者约好在龙阳路地铁站碰头,然后四个人打了一辆车,一路上就这么轻松地聊着,一边惊叹于康桥距离市区的遥远,一边哀叹着今后自己的采访成本将大大增加。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是2001年10月15日,天气很好。

  关于康桥,我的回忆不多,我想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并不属于球员或者教练,而是一名记者。当时,只要我去康桥,每天都能看见一个身材不高的年轻人,背着一个包,带着一把伞,一个人很安静地来到基地,他肯定不是打车来的,如果打车来的话,直接就能开到训练场边,但他每次都是从远远的基地大门口一步一步走进来。每次我们采访,他就站在一边,不说话也不提问,就那么听着,不管谁采访谁,都能看见他就那么站在旁边,认真地听,仔细地记。后来,我从其他记者口中得知,他们每次来也都能看见他。

  所以,他一周应该要去很多次康桥。

  一个人勤奋总是有好处的,当时他是贵报的实习生,后来他成了贵报的记者,再后来,他成了申花俱乐部的一名官员,深得俱乐部总顾问宠幸,再后来,他又回到了贵报,再后来,他离开了。

  有关球员和教练,康桥让我留下的印象不多,起码没有江湾多,江湾给我的感觉很亲民,球员在走道里大呼小叫,串起门来也是极为容易。但是到了康桥,大家的距离似乎一下子大了许多,就好像住进了一座城堡,里面发生的事情都有点神秘。好像吴金贵的宝马事件,对,宝马事件我还记得。

  其它的,我记得有一次去孙祥那里,他送了我一套国家队球衣,让我满足了整整几个月。

  我记得那天在可可维奇房间里采访他,他一口气抽了很多根烟,然后竖起大拇指说:“吴,good!”

  我也记得皮特在冬天的球场里接受我们采访,看到一个女记者寒风中瑟瑟发抖,鼻子都红了,就拍了拍她的肩膀说:“可怜的孩子,你一定很冷。”

  好像我记得的事情都是很久以前的了,最近几年的,都想不起来了,如果非要划一根时间线的话,好像是在朱骏来到申花之后。

  就这样吧,康桥,再见。

[1] [2] [3] [下一页]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长城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