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螺旋结构的游泳跳水馆蓝白相间,不仅外形靓丽,内部设计更借鉴了“水立方”的水循环系统,以便运动员能更好地发挥;外形神似客家土楼的网球中心内部观众台视野非常开阔,无论身处哪个方位,都能看清楚中央的比赛场地;外形酷似自行车头盔的自行车馆不仅造型别致,其内部细节也大有文章,用来铺赛道的木头精挑细选没有一个“疮疤”、节点……在广州亚运会倒计时200天之际,游泳跳水馆、网球中心、自行车馆三大新建场馆建成后的首次亮相,就博得一片叫好声。
4月26日是广州亚运会倒计时200天,记者从广州亚组委了解到,亚运会12个新建场馆中,11个主体结构已经封顶;剩下的广东重竞技综合馆也将于4月底或5月初实现主体结构封顶。58个改扩建场馆中,广州体育馆等5个场馆已经完成改造,并先后承担了世乒赛、亚洲铁人三项锦标赛、游泳世锦赛等重要国际赛事。其余大部分改扩建场馆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体育工艺施工和设备安装调试,部分场馆还已成功举办了测试赛。除个别项目外,全部70个场馆将分阶段、分批次于6月底前完工移交。
亮点突出特色鲜明
新技术、新理念、新材料广泛使用
走进建成后的游泳跳水馆,第一感觉是这里空气流动相当好,为了加强通风,这里4411个坐席的下面都有通风口。由于设计上加入了天窗,室内光线相当充足,白色的地板、蓝色的观众席、绿色的游泳池交相辉映,整个场馆显得特别漂亮。
“北京奥运会上,‘水立方’诞生了很多新世界纪录,里面的水循环系统非常好。”据现场施工负责人介绍,亚运游泳跳水馆也借鉴了“水立方”的水循环系统。
像游泳跳水馆一样,新技术、新理念、新材料的广泛使用,成为亚运场馆建设的亮点。亚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亚运场馆建设和改造充分贯彻“绿色生态、节能环保、岭南特色”的理念,努力实现建筑节能目标。在设计上,结合南方湿热多雨等气候特点,广泛采用自然通风、采光设计。在建设上,新型环保节能材料、隔热反射涂料等新材料得到应用;遮阳和附加隔热措施及屋顶、外墙、外窗节能技术,采光、通风、遮阳、照明节能综合控制技术,温、湿度独立控制技术等专项技术相得益彰。
作为赛事核心区域的“亚运城”,综合应用了太阳能、水源热泵、分质供水、雨水综合利用、真空垃圾收集、综合管沟、建筑节能等工程新技术、新理念。运动员村、媒体村、技术官员村等单体建筑,节能率预计达到65%。
充分考虑赛后利用
便于群众健身和商业开发
让广大市民充分享有举办亚运会的成果,是广州举办亚运会的基本出发点之一。为此,亚运场馆建设充分考虑赛后利用,从规划布局、功能设计到周边配套设施,都便于赛后的群众健身和商业开发。
从场馆规划布局上来说,注重与城市的发展和社区全民健身需要相结合。据了解,大学城体育场馆赛后可作为大学的体育教学活动场所;增城龙舟赛场将成为一个滨水公园;从化马术场将成为香港赛马会的驯马基地……
从场馆建筑设计上来说,设计者强化了功能设置的多样性,并采用简易、可拆除间隔等方式,注重解决场馆空间结构的可拓展性问题。例如,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经过简单改造,就可以满足篮球、排球、羽毛球等项目的比赛需要,还能举办展览会、演唱会等多种活动。
此外,广州还将不断完善场馆周边配套设施,打造集体育竞赛、文化娱乐于一体,提供多功能服务的市民活动中心。
亚运城作为广州新城的启动区,不仅要满足亚运会的举办要求,而且着重考虑了赛后使用需要。其中,运动员村、媒体村、技术官员村等居住建筑在赛后进行必要的改造后,将作为示范性的居住社区投放市场,带动周边城市区域的整体建设;主媒体中心赛后将作为大型商业中心;其余诸如中小学、综合医院等各类门类齐全的设施,赛后都将引进优质的教学、医疗资源。广州市相关部门相信,一系列完善、高品质的居住、文化、体育、商业、市政等综合配套设施,将推动广州新城的开发。
(本报广州4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