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讯 在梅阿查吃尽裁判苦头的巴萨主帅回到联赛,立刻表示“西甲的裁判可比欧冠的水平高很多”;但在意大利,无论是莫拉蒂最近的讲话还是穆里尼奥赛后的发言,表面上是在指责“加泰罗尼亚人”在第二回合淘汰赛前向裁判施压的做法,实际上还是为了在诺坎普的客场之旅中,将红蓝军团在裁判方面的“主场优势”降到最低。第一回合被误判的巴萨是否会在第二回合得到应有的补偿?看似如此,但如果回顾世界足球历史,一条铁律却可能让卫冕冠军注定再次遭到“昏哨”伺候。
为何世界足坛总有大热必死的说法?原因很简单,自从50年代以来,无论是各级足协还是裁判团体,都信奉着所谓“执法补赔”的铁律。从微观层面上讲,如果巴萨在梅阿查受到了误判对待,那么第二回合,穆里尼奥的球队多半也将得到裁判的“特别照顾”,从而消除意大利人在第一回合受到的利益。可惜,从宏观层面上讲,正是因为巴萨即是卫冕冠军,又是世界足坛被一致公认的华丽代表和夺冠热门,裁判们往往会用更严厉甚至带着某种“歧视”的标准完成针对红蓝军团的每次判罚。事实上,这种做法早在50年代的世界杯赛场就已出现——1966年世界杯,由于巴西队之前连续赢得了两届冠军,一些著名的英国记者甚至公开写下了“我不希望他们继续夺冠”的观点。同样的事情很快被延伸到赛场中,尽管南美劲旅当时有着贝利这样的巨星,但裁判从来不会对球王遭受的粗暴犯规做出判罚,最后,随着贝利的受伤,国际足联完成了当年的指标:让最好的巴西站在了决赛门外。
在那一年,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另一大热门葡萄牙身上。西班牙一位资深记者回忆道:“我永远忘不了当朝鲜3比0领先葡萄牙时,旁边国际足联官员兴高采烈做出的庆祝动作。”当然,依靠着尤西比奥的大四喜,葡萄牙最后5比3逆转了亚洲强手。可20年后墨西哥世界杯的另一大热门就没那么幸运。谁都知道,1986年的英格兰拥有一支堪称完美的球队,但在突尼斯主裁的“执法补赔”下,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被判有效,玫瑰军团黯然出局。回到本赛季的欧冠,穆里尼奥为什么在第一回合占据判罚优势情况下,依然提醒媒体巴萨曾经在上赛季对切尔西的比赛中获益?原因足够简单,特殊者知道,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提醒欧足联的管理者和裁判团体:按照“执法补赔”定律,巴萨本赛季就应该因为裁判问题无缘最后的决赛,至于国米,则应该享受到原本切尔西理应获得的“补偿”。
但事实上,巴萨上赛季之所以淘汰切尔西,多少也是依循了“执法补偿”定律。在双方交战的第一回合,裁判多次作出不利加泰罗尼亚人的判罚,并吹掉了亨利在禁区内获得的绝对点球。当时得到便宜的希丁克甚至如此卖乖:“足球是男人的游戏,没赢球别向娘们那样哭哭啼啼。”只是第一回合发生的一切,在巴萨晋级决赛后,就被选择性的遗忘——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也很耐人寻味:包括英格兰在内的欧洲各大媒体当然不会为巴萨第二回合的获益进行辩护,而在西班牙本国,抨击加泰罗尼亚人的声音甚至超过了任何一个地方。为什么?在那里,超过70%的全国性主流媒体大本营都位于马德里,自然会站在皇马的角度对巴萨的每一个问题进行无限放大。也正是因为这样,一年以后,在几乎整个欧洲的媒体舆论影响下,一位穆里尼奥的同乡兼多年老友兼国米球迷执法了巴萨国米的第一回合较量。
类似的情形同样发生在西班牙国内。尽管在过去几个赛季,皇马获得的点球数量几近巴萨一倍,但《阿斯报》主编阿尔弗雷多提出的“比利亚尔主义”依然成功地将西班牙足协和裁判圈塑造成一个“亲巴萨”的形象。而他的最大客观理据则是,加泰罗尼亚人本不应该比皇马更强大,但却获得了多个联赛和欧冠奖杯,那么唯一存在的可能就是受到裁判的照顾。于是,当在西班牙舆论界占绝对主导地位的马德里媒体将每一个有利巴萨的判罚片断放大,并将“比利亚尔主义”的宣传推广到欧洲范围时,第一个感到压力的就是足协主席比利亚。为了在巨大压力下撇清这种“主义”的存在,足协和裁判们只能向马德里主义者妥协。
最近两周发生的一切尤为典型:足协临时取消了阿尔比奥尔和卡梅隆的停赛,让他们得以代表皇马和西班牙人对抗瓦伦西亚和巴萨;裁判则分别过于严厉的罚下了阿尔维斯和萨拉戈萨的孔蒂尼,导致巴萨憾平西班牙人,“马蜂”输给银河战舰。至于瓜迪奥拉,只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抛出了听上去颇为无奈的“中央高原论”。即便如此,那些在“中央高原”的马德里媒体立刻抓住了巴萨主帅的小辫子,将他的嘲讽上升到了加泰罗尼亚和卡斯利略之间的民族矛盾。但实际上,皇马从来不会发出类似抱怨的唯一原因就在于,只有这支来自西班牙首都的球队,才是唯一一支在历史上一直受到裁判照顾的西甲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