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乒“无核”,群龙无首
从邓亚萍时代起,世界女乒就进入了一个由某一时期某一人独领风骚、称霸国际赛场的“一姐时代”,这一“规律”已经延续了十多年。4个奥运会周期,先后有3位被公认的一姐完成了各自的时代:1994年到2000年是邓亚萍时代,1999年到2003年是王楠时代,2004年到2008年是张怡宁时代。只要有了核心一姐,在世乒赛团体赛时,一姐往往都能力挽狂澜,为球队赢得关键一分,从而确保胜利。
最近几年,随着国乒整体水平越来越高,年轻选手与核心球员的实力也是越来越接近。因此,我们发现“一姐”统治的时间越来越短,从6年到4年,再到张怡宁还未褪去全满贯的光环,小将郭跃就开始抢班夺权了。
2004年,年仅16岁的郭跃首次代表中国队征战卡塔尔世乒赛团体赛,并在决赛中以3:1战胜了香港选手张瑞,收获了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成为了中国乒乓球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卡塔尔世乒赛后,没能参加雅典奥运会单打的她,在不断的进步中逐渐取代了牛剑锋,成为女乒中不折不扣的第三主力。从3年前的队内比赛开始,郭跃就开始了对张怡宁王朝的冲击,并先后连续6次击败当时在位当姐,使得一时各界对张怡宁时代是否已经终结议论纷纷。尤其具有代表性和让这一争论明朗化的是2007年的世乒赛上,小将郭跃在半决赛封杀张怡宁,并夺得自己第一个女单世界冠军(那届世乒赛,除了女单冠军外,她还与李晓霞夺取女双亚军,与王励勤夺得混双冠军)。虽然大多数意见认为,张怡宁只是处于暂时的技术调整期,新技术的磨合尚需一段时间。但是郭跃却以其无可争议的比赛成绩,尤其是对张怡宁的连胜,令她一举占领了这场激烈的一姐之争的有利位置。
当时,就连王楠都认为,郭跃无疑是张怡宁的接班人。可是,最近一年多时间里,郭跃参加的比赛越来越少,世界排名也被小将刘诗雯超过。不过,在圈内人士看来,不管怎么说这已是郭跃第四次征战世乒赛团体赛了,与以往不同的是,缺少了张怡宁和王楠这两位“主心骨”,郭跃的位置完全应该由“小将”转变为“准核心”,毕竟有过三次决赛经验的她比起其他4名选手有着不容忽视的经验优势。北京奥运会后,经历了横滨世乒赛以及2009年世界杯等大赛,尽管收获两个亚军让她也显得比较尴尬,但是郭跃的进步仍显而易见,尤其是以往略有不足的反手相持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郭跃比之前成熟了许多,比赛中更为沉稳,这也是“领军人物”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可是,在施之皓极力栽培年轻小将的情况下,女乒已经没有核心,尤其是新的“黄金三人组”,五个主力选手似乎都互有优势。结果,“无核”的国乒输给了强悍的新加坡队,这无疑是中国女乒的失策与尴尬。
记得在施之皓上任时,他曾与记者谈起女乒未来不设“天后”的设想。他觉得不能因为某个球员赢了一两场球,就被称为“某某人的时代”。当时在所谓“邓亚萍时代”、“王楠时代”,都曾出现过因为领军人物发挥失常,导致球队惨败的例子,比如1991年世乒赛、2002年亚运会。2005年亚锦赛张怡宁因伤缺席,中国女乒就遭遇重创,“所以我认为不能把重担全都交给某一个人去承担。张怡宁再强,也不可能包揽金牌,所以我提出要打造夺金集群。”当时,施之皓的“执教宣言”可谓铿锵有力、独特新颖。可是,如今回过头来再看,施之皓难道真的是不想设“天后”吗?从他大胆使用年轻队员的举动看,他似乎比他的前任陆元盛更渴望培养出一位天后级选手。只是他圈定的人物不是陆元盛时代的得意门生郭跃和李晓霞,而是刘诗雯、丁宁等一些依旧稚嫩的小队员。
人们当然会知道:一个队伍的“核心人物”并不是谁刻意去打造就能打造出来的,而是要靠打拼出来的。
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告诉《新民周刊》:“我们都知道,教练的背后有总局领导的支持,可能是女乒为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大胆锻炼启用新人。”可是,莫斯科兵败输得太沉重,相信中国女乒能充分看清这一点。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