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中国足球 > 中甲联赛 > 中甲热点 > 广州足球俱乐部 > 最新动态

深度剖析粤足没落十年 青少年足球人才储备调查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2010年07月22日16:07

  新快报记者 刘勇

  ■深度调查

  编者按

  7月15日,广东省第13届省运会男足比赛在博罗结束。这是广东省足球梯队的一次集体亮相,也是广东足球后备力量的一次大阅兵。

  记者经过近一周的实地采访,深入了解了各参赛队的情况,广东部分地区青少年足球发展以及广东足球青少年人才储备的状况终于跃然纸上。

  东莞男足勇夺本次省运会男足冠军,异军突起,绝非偶然。与此同时,广州队、梅州队的水平能常年保持在全省前列也反映出这两个城市在青少年培养方面的努力。上届亚军中山队本届虽然仅排名第七,但中山市青少年足球培训体系以及足球氛围在业内也一直颇受肯定。

  样本1———

  广州:体系虽全,机会不多

  广州与大连是国内仅有的两个足球特区,在青训方面一直受到中国足协及国内业界的肯定。

  就竞赛成绩而言,广州队从1990年至今,在最近几届省运会男足比赛中都保持在前两名(1998年和2010年均为亚军,其他各届均是冠军———记者注);在全国城市运动会男足比赛中,广州队虽然最近两届成绩有所下滑,但连续六届都能保持在前五名。

  广州青少年足球取得这些成绩得益于广州市足协常年坚持的“三级培训体系”。所谓“三级培训体系”即全市各小学、初中为第一级,全市九家业余体校为第二级,预备梯队(即二、三、四线队)为第三级。通过这个体系层层培训、筛选及输送,广州青少年足球水平一直在国内位居前列。

  因此,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发起的“校园足球”选取了广州作为国家级试点城市。这两年,广州“校园足球”发展迅猛,2008年时仅有100所学校参加,去年已经扩至160多所学校,每年都筛选出56所学校(小学32所、初中16所、高中8所———记者注)参加决赛阶段的比赛。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市“校园足球”现在每年都有近千场青少年足球比赛。

  尽管如此,广州足球的青训并非完美,近十年来能够成材的球员以及入选国家队、国奥队的广州籍球员凤毛麟角就是明证。记者十年来一直在跟踪、关注和采访广州足球。在笔者看来,广州足球青训最大的尴尬或说最大的不足,就在于预备队(在此仅指二线队———记者注)的培养。近十年,广州一线队虽然征战中甲或中超,但从预备队踢出来的尖子球员不多,就算有也因为一线队需要成绩,难以获得足够的上场机会而“耗费”了。

  还有,近十年的广州二队一直处于“爷爷不爱、姥姥不疼”的尴尬境地,经常因足协与职业俱乐部的“斡旋”而被晾在一旁。此外,近十年广州年轻球员的基本功、足球意识也呈明显的下滑趋势。类似当年赵达裕、李超波、吴群立、麦超、彭伟国、胡志军等集技术、意识于一身的有潜质的年轻球员已很难一见。

  样本2———

  东莞:七年磨剑,后备成忧

  东莞队勇夺本届省运男足金牌出乎很多球迷的意料,但在业界看来他们夺冠是水到渠成。

  早在2003年,由原宏远男足俱乐部后备队为班底的“南城地产”俱乐部成立时,东莞南城体委主任覃东就暗下决心:按照自己的思路培养一支青少年球队。

  众所周知,篮球在东莞一直有雄厚的群众基础,足球氛围难以与篮球相提并论。因此,覃东只能从武汉、广西、沈阳等地引进一批10岁左右的小孩入户东莞。七年来,这批孩子上午在校读书,下午接受专业足球训练;于是,这支娃娃军从最初的屡败屡战到近两年稳坐省内同年龄组冠军,一步一个脚印。目前,这支东莞队中已有胡威威、张兴博、罗添、叶楚贵几人入选了国少队,并成为国少队主力。

  说起这些,覃东深有感触。在他看来,东莞经济基础不错,自己的球队最近几年一直都能保证有过百万元的投入,而稳定的投入和常年的以赛代练是球队快速成长的主要原因。但覃东也坦承,东莞踢球的青少年实在太少,缺少足球氛围。

  “这支球队踢完省运会后,我考虑明年加大投入,让他们参加乙级联赛,并正式组建成职业俱乐部。”覃东说,“组建职业俱乐部,我最急需的就是组建梯队,但东莞踢球的小孩还是少了点。”

  如果没有后备梯队,这支东莞队就算是能参加乙级联赛也有可能成为无源之水。覃东这些年的投入和付出实际上正是东莞青少年足球的一个真实写照:东莞不差钱,东莞足球也不缺钱,但就缺人。

  样本3———

  梅州:多数转行,只为谋生

  上世纪80年代,梅州是全国闻名的“足球之乡”。南粤足坛很多名将都来自梅州市所辖的兴宁、梅县、五华等地。梅州地区一直有着让旁人羡慕的足球氛围。

  “以前是选材,现在只能是选人。人都不够,哪还说得上选材?”梅州队相关人士如此告诉记者。相比以前,梅州的足球氛围虽然保持得不错,但踢球的人数也在明显减少。

  让梅州足球人感到无奈的不仅仅是踢球的小孩在逐年减少,场地条件简陋、基层训练水平不高等软硬件的实际困难也让他们对梅州足球前景很难乐观。据透露,梅州市下属的基层体校足球训练每日的伙食标准仅是10元,最多也不超过15元;基层教练每月收入仅有千元左右。

  “说实在的,这些困难我们都能克服,但关键是小孩看不到踢球的出路在哪里。”梅州队教练说,“道理小孩都懂,但有时候现实真的很残酷,小孩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出路”。

  在获得本届省运会男足季军的梅州队18名球员中,除了5名本来已是广东省U17队的选手外,还有两人据说已被职业俱乐部看中,而剩下的十多名球员唯有解散。

  “剩下的球员中,有3人踢完省运会后将改练曲棍球,如果不改练曲棍球,那他们只能与其他队友一样,要不出去打工,要不就是尝试一下能不能再回学校读书。”

  样本4———

  中山:塔基不错,却无塔尖

  中山市的青训体系在广东省内仅次于广州市和梅州市,却始终难以解决一个怪现象:拔尖球员不多。

  据中山市足协的资深教练伍展辉介绍,中山市每年有三大比赛:每年四五月份有一次社会组公开赛,之后是中超(中山市超级联赛,下同———记者注)、中甲、中乙联赛,然后是每年年底的中山足球锦标赛。中山足球锦标赛包括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大专院校组以及社会公开组。

  中山的足球氛围完全建立在这三项贯穿全年的比赛上,在此过程中伍展辉与同事们会持续考察有潜质的苗子。这些年中山市均有球员入选过适龄的省队,甚至是国少队、国奥队,其中的佼佼者当属目前效力于广汽队的吴坪枫。

  不过中山足球的尴尬也在此,除了吴坪枫外,近年虽有球员入选省队甚至是国少队,但始终是无法熬出头,最多是当替补,有的球员甚至半途离队。

  “中山市青训的塔基还算不错,但塔尖那块始终没有解决好。”业界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山足球的窘境。

  让中山足球人更无奈的是,中山有关方面早在四年前就想砍掉足球这个项目。本届省运会中山队遭遇滑铁卢,接下来的命运很难预料。

  问题1———

  伯乐尚缺,怎会有千里马?

  现状1:

  基层教练水平参差不齐

  传道授业,乃为师者。青少年要成材,老师的业务水平和言传身教都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重要的影响。就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方面而言,首当其冲的是基层教练。

  基层教练不是一般的启蒙教练,他们更多的是要培养10岁至16岁期间的孩子对足球的兴趣、意识以及基本功。足球意识会因小孩的天赋而异,但基本功的扎实与否则与基层教练的执教水平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广东省足球办公室副主任陈伟浩透露,现在的基层教练水平参差不齐,从广东省足协这些年所举办的多届基层教练培训班可以看到:有的资深基层老教练或者曾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基层教练(主要指当过球员者)认为基层教练培训班的课程太简单;有的基层教练则认为培训班课程对自己很有用;有的则因水平太低而跟不上课程要求。

  另据业界知情人士透露,有些基层教练参加培训班仅是走过场,培训期间敷衍了事,课余时间则是精力充沛,频繁辗转于牌桌与酒桌之间。还有就是一些基层教练带队训练时基本是“放羊”,自己则在一旁侃大山,甚至是忙于个人事务,得过且过。 这当然是个别基层教练所为,不过这些个别现象不仅对提高基层教练执教水平没有任何帮助,还会误人子弟。再说,如果个人水平本来就不高还得过且过,哪能指望这样的基层教练发掘广东足球的未来之星?

  现状2:

  昔日选材,如今只能选人

  选材与选人,一字之差,但其内涵却有天壤之别。

  “以前是选材,现在只能是选人。人都不够,哪还说得上选材?” 梅州队资深教练蔡远心说,以前踢球的小孩多,可以做到“百里挑一”,挑选拔尖人才。现在踢球者逐年减少,能有20个小孩被挑选就已经很不错了。

  “踢球的小孩人数明显不如以前多。”这样的感叹不仅出自蔡远心之口,几乎每个地区的教练、足协官员都会发出同样的感慨。业内很多人对此的看法颇为一致: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都不愿让孩子接受较艰苦的足球训练。此外,因为近十多年中国足球的成绩与声誉每况愈下,口碑很差,踢球没有前途也成了很多家长的共识。

  如今踢球的青少年匮乏到怎样的程度?参加本届省运会的广州队仅有16名适龄球员(指骨龄和年龄都适龄———记者注),连18个参赛名额都凑不够,无奈之下只能抽调两名15岁的小球员来凑够18人。

  足球氛围和青训都算不错的广州尚且如此,其他地区更是好不到哪去。他们更多的是花钱引进外地球员,因此很难真正带动本地青少年足球的发展。

  探因:体制障碍令监督缺失

  目前,广东部分地区基层教练水平不高有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地方的基层教练本人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他们有的是大学毕业后以公务员身份进入体育系统,当教练只是日常工作之一而已。梅州队资深教练蔡远心对此直言不讳:“现在有些基层教练都是大学毕业的年轻人,连球都没踢过也当教练,说的和教的都是纸上谈兵。”

  此外,有些地方的基层教练人事关系属于所在县(区、镇)的体育局或教育局,地市一级的体育局或足协很难对这些基层教练进行直接管理和监督。这样的现象在广州市和梅州市都有,以广州市为例,目前广州足协青训的“三级培训体系”中第一级就是各区的中小学校。这些学校的体育老师日常既要负责体育课程,课余时间还要担任足球教练,而他们并不接受广州市体育局及下属的广州足协管理和监督。

  广州市和梅州市足协相关人士都将以上数点归结为体制障碍。他们认为,人事关系的归属不同,地市一级的足协和体育局很难对下属的县(区、镇)的基层教练的敬业精神、执教能力进行评价和监督,充其量只能开展一些例行的业务指导。

  建议:条件有限,也应加大投入

  “如果各地都能加大对足球的投入,提高基层教练的待遇,那他们的敬业精神、学习态度、执教能力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业内人士指出,现在的人很现实,如果待遇提高,那他们的干劲也会与现在完全两样。教练会自觉加强学习,从而提高执教水平。他们也认为若各地能加大对足球的投入,除了能提高基层教练的积极性外,各地的培训体系也将得到进一步完善,训练所需的软硬件设施也会得到改善。

  对于基层教练的问题,业界很多人认为归根结底在于各地的投入———投入反映出重视程度,同时也决定着基层教练的待遇。广东各地青少年足球发展严重不均衡的现状已经能反映出各地对青少年足球的投入差别,譬如汕头、汕尾、江门等部分有足球基础的城市,已经差不多有十年没有组队参加省运会男足比赛了。阳江、茂名、揭阳、河源、清远、肇庆、云浮等地则根本没有设立足球队,更不用说培养青少年人才了。

  问题2———

  广东省足协工作不力?

  现状1:

  基层称主管部门需要改变 在广东青少年足球培训方面,广东省足协该充当何种角色?

  对这个问题,很多地方的足球人士都委婉地向记者表示,如果广东省足协有作为,广东足球就不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在他们看来,广东足球缺乏龙头队伍、最近十年广东籍球员入选国字号球队凤毛麟角等均与广东省足协工作不力有关。

  在采访过程中,很多地方的足球人士都反映广东省足协针对基层教练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缺乏应变和改善措施,因材施教的培训课程严重不足;每年青少年比赛次数有限,每个年龄组每年仅有一次计分赛,比赛场次有限、水平不高严重制约了广东青少年足球的发展。与此同时,还有部分地区足球人士认为,广东省足协个别部门和人员的工作作风和方式都需要改变…… 对于这些质疑,省足协的解释是:足协每年都会组织基层教练培训班,个别基层教练参加培训班仅是走过场,培训期间敷衍了事;受制于经费,省足协对每个年龄组每年组织一次计分赛已经相当不容易,很难再组织其他比赛……

  现状2:

  广东足球徘徊低谷近十年

  广东省足协作为与否,在业界及圈内自有公论。但以近十年广东青少年足球成绩分析,广东足球确实在低谷徘徊。

  以全运会为例,2001年九运会,东道主广东男足名列第四;2005年十运会,广东男足无缘前八,史无前例;2009年十一运会,广东男足(U20)重获亚军。与此同时,广东男足(U16)、广东青年女足的名次均在前四,广东女足也跻身前八。这样的成绩表面看相当不错,但知情人士都清楚,除广东男足(U20)的亚军是一步一个脚印拼回来的之外,其他三队都有抽签晋级的好运,名次并不能代表真实水平,其中有一定的水分。

  在职业化改革方面,广东球队的日子也过得相当艰辛:当年的广东宏远男足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多次流落他乡,最终转卖青岛;2001年代表广东出战的广东青年队结束全运会任务后被过早地放到市场“试水”,三年后该队因俱乐部经济难以为继而被迫解散,那批后备人才过早荒废,目前仅剩吴坪枫、吴伟安和杨智三人仍在踢球。

  探因:

  保障不力导致人才荒废

  究其原因,很关键一点就是广东九运队那批球员投身职业联赛后未能遇到一个稳定的环境,球队缺乏财政实力雄厚的俱乐部或企业的支持;还有就是足球管理部门将这批球员“过早放手”给赞助企业,直接导致完全失去了对这批人才的管理权和话语权,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极具潜质的广东足球苗子流离失所。

  去年获得十一运会亚军的广东日之泉队今年虽得到省足协在训练、住宿和膳食方面的支持,但该队始终缺乏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只能勒紧裤带混迹中甲联赛。该队目前面临的形势并不乐观,还需谨防重蹈广东九运男足队的覆辙。

  问题3———

  “万力模式”的困惑与尴尬

  现状:

  民间组织有心却难展拳脚

  2008年3月下旬,全省首家非盈利性公益足球团体“万力名人足球俱乐部”挂牌成立。该俱乐部是纯粹的民间组织,旨在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以足球为平台,以慈善为目的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振兴广东足球。去年6月,该俱乐部率先在全国推出“足球希望工程”,并在梅州市举行了启动仪式。

  最近一年,“万力名人足球俱乐部”切实推动“足球希望工程”的开展,每月都会邀请两三名广东足球名宿前往梅州地区,对梅州地区部分学校老师及基层教练进行免费培训。这是足球界的“送戏下乡”,倘若坚持不懈,意义非同一般。

  然而,该项目的持续进行、并在更大范围内铺开却并非想象中那般顺利。

  作为民间组织,“万力名人足球俱乐部”要在一个地区开展公益活动,须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配合。之所以能在梅州启动,与梅州市领导的支持有很大关系。该俱乐部目前要在梅州以外的城市开展活动,尚难得到当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困难重重。

  探因:

  钱字作怪抵消帮扶效果

  据了解,一些地区并不反对该俱乐部在当地开展活动,但这些地区更希望该俱乐部能对当地足球发展进行资金投入,把“万力名人足球俱乐部”看作是投资商。这些地区的目的很明确:欢迎送“足球”下乡,更欢迎投入资金改善当地足球运动发展的软硬件设施,譬如场地,比如训练所需的足球、球服、球鞋、补贴等等。

  这些地方的要求让该俱乐部很难做,但一些所谓名宿过于功利之心也让“万力名人足球俱乐部”颇为无奈。该俱乐部一直希望团结省、市两方面的足球名宿,适时邀请部分名宿“送戏下乡”并在交通、住宿、训练等方面给予补贴。遗憾的是,有极个别的名宿在接受邀请后把钱看得很重,斤斤计较。

  刘勇

(责任编辑:柴森森)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