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萨7月31日体育专电 “为什么登山,因为山就在那里!”——记西藏登山“领军者”尼玛次仁
新华社记者刘敏、胡星
身材魁梧、健步如飞、眼神中凝聚着敏锐和坚毅……康巴汉子尼玛次仁虽不知下次启程会在何时,但他说,他的背包一直挎在肩上,冰镐一直别在腰间。
今年42岁的尼玛次仁是西藏登山队队长、登山学校校长。在10多年登山生涯中,他三次攀登珠穆朗玛峰,两次登顶成功,又在建立登山学校之后致力于将西藏登山界推向世界的舞台。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就在那里;为什么要上路,因为路就在脚下!”
2000年对当时还是登山界“后生”的尼玛次仁具有特殊意义。此前只登顶过一座海拔8012米山峰的他仅凭两瓶氧气,“傻大胆”地冒着零下20度的严寒独自在8300米突击营地过夜,然后仅用四个半小时便独自完成从8300米至8500米的跨越。
“怕么?”有人问。
“当时不怕,后来后怕!”
毕竟,在珠峰这样的生命禁区,死神一直如影随形,生命在自然面前显得如此无力和渺小。1921年,英国登山家马洛里就是在约8500米的高度遇难。
此次尝试虽距顶峰一步之遥,但它在尼玛次仁心中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有朝一日,要再次向着理想进发!2003年5月,已是西藏自治区体育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的尼玛次仁接到任务,攀登珠峰——纪念人类成功登顶珠峰50周年。这次他终于实现了登顶珠峰的梦想。
一次次对登山的渴望和探索终于促成了尼玛次仁和他的登山学校最为辉煌的成就。时间定格在2008年5月8日,珠峰之巅。当身为第三棒火炬手的尼玛次仁在世界之巅高声喊出“One World,One Dream!”时,世界为之沸腾!
“身为一名运动员,我要向世界展示奥林匹克精神;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和民族争光!”尼玛次仁说,当时他以巨大的体力付出,坚持以小跑的礀势传递火炬,就是为了传达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亲历过死亡,才更加敬畏生命,处世也更加释然。就像登山是没有捷径的,生活也一样,只有一步步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前进才有可能达到顶峰。”尼玛说。
在尼玛次仁心里,始终装着一个梦想——登山不是个别专业人士的专利,而是世界体育的财富。要用登山运动将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
尼玛次仁1968年出生在西藏昌都,从小体质出色的他15岁时被选入西藏体工队成为一名射箭运动员。然而这个自嘲为“射箭运动员中长跑最好”的小伙子却禁不住山的诱惑,于1989年进入西藏登山协会任珠峰联络官兼翻译。
他的勤奋好学被老一辈登山家赏识,于是便有了两次机会分赴法国和尼泊尔学习登山知识。这样的机会让他眼界更加宽广,对登山理念的思考也更加深刻。那时,他的宿舍墙壁上总是贴满了小纸条,上面写满了新学的英语词汇。
1999年,怀揣“雄心壮志”的尼玛次仁成功创办了西藏登山学校。这个学校的创立,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登山人才,彻底改变了喜马拉雅登山长期以来被尼泊尔夏尔巴人垄断的局面。
“法国、日本等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形成了自己完备的登山技术体系,而中国的雪山在攀登时有特殊要求,如果结合他国先进经验,探索出一套中国自己的登山技术体系,那么将是对中国乃至世界登山界的巨大贡献。”他说。
为此,尼玛次仁一直在为自己的“计划”筹谋着。10年来,登山学校向学员全面传授攀登技术、山区服务、藏、汉、英语等知识。2000年起,学校先后派遣24人次协助西藏登山队完成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活动,使中国登山运动员首次以团队形式攀登完世界上所有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
2008年北京奥运会珠峰火炬传递活动中,登山学校派出了80名学员,全程参与攀登过程中的运输、登山修路、建营以及火炬护卫、顶峰展示等各项活动。“在当时登顶珠峰的40多个人中,有31名是西藏登山学校学员!”尼玛次仁指着办公室墙壁上挂着的大幅照片,自豪地说。
他告诉记者,目前西藏登山队、登山学校和登山协会等正在努力打造“喜马拉雅高山救援体系”,为将来更好的实施高海拔雪山救援做准备;以为中国培养一批专业登山教练员为目的的登山者培训体系也正在建立。
“中国自己的登山技术将有望逐渐成形,届时在世界登山界,中国必有显赫的一席之地!”他说。(完)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