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其他 > 其他

马未都“纠错”北京奥运 缶是怪物画轴乱展开?

来源:新文化网-新文化报
2010年08月13日08:16

  收藏家马未都系列博文“纠错”北京奥运

  日下午,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发表了一篇博客,他指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气势恢宏的“击缶”表演,演员们击的并非缶,而是击鼓,他甚至直言不讳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臆造出"缶"这样一个怪物展现给世界”。这是马未都《奥运会的文化遗憾》系列博文的第三篇,在此之前他先后指出:“中国印”上的“京”字应为小篆的“文”字,不应该解释为“北京”的“京”;按照中国文化传统,画轴的展开方式也不应该从中间向两边展开。

  “系列挑错”从两年后开始

  “京”应是“文”、画轴乱展开

  马未都从今年8月8日开始发表《奥运会的文化遗憾》系列博文,他上传了5篇系列博文,依次为《中国印》、《大画轴》、《击缶》、《活字》、《口号》。马未都在博文中写到:《中国印》为第一篇,补充一句,我对奥运会的全体工作者充满敬意。不过马未都话锋一转,开始“挑错”:中国印被解释为“舞动的北京”,然而,马未都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中国印上的文字按照篆体法则应该是“文”,而不是大家所公认的“京”。

  8月10日,马未都的第二篇博文《大画轴》认为,北京奥运会上那幅美轮美奂的画轴的展开方式错了:这幅巨画由中间向两边打开,而中国画的传统是,均从一头起始,由右向左展开,从中间向两侧打开是外国人看地图的方式。遗憾的是开幕式上这幅大画轴的表达太西方化了。

  第三篇纠错博文是前天的《击缶》:在中国,击打后发出轰轰巨响的乐器只有声名远播的鼓。很可惜我们这样独特而优秀的鼓文化被改得走样。臆造出"缶"这样一个怪物展现给世界”。

  为何现在才说?

  “当时说是不合时宜的”

  对于为何在北京奥运会过去两年之后,自己要写这样的探讨性文章,马未都说:“今天是奥运会开幕两周年。两年前此时的中国人处于亢奋状态,欢呼这一举世瞩目的时刻到来。的确,绚丽耀眼的开幕式让国人扬了眉吐了气,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很多遗憾之事当时说是不合时宜的,如果强说可能会被淹没在纵情的唾液之中;再过几年说又恐记忆消失,多数人会不知所云;那么,只有趁着我们冷静下来,还有记忆的时候回顾一下。”

  当然,也有人指出,马未都的观点并不新鲜,关于缶的争议,在奥运开幕时就已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了。

  网友强烈关注

  《中国印》博文近百万点击率

  尽管北京奥运会过去两年时间了,但马未都的《奥运会的文化遗憾》系列博文依然引起网友的强烈关注。截至前晚9点,马未都的《中国印》博客已经有接近100万的点击率,网友的留言也多达4000条。同时,《大画轴》和《击缶》的点击率也分别多达14万和3万。

  开幕式导演回应:

  看重的是作品漂不漂亮

  针对马未都对“画轴”和“击缶”的质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的执行导演沈晨日前解释说:“在北京奥运会之前,我们导演就都知道,"缶"不是鼓。但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要做的不是历史考证,而是完成一个作品,我们看重的是这个作品漂不漂亮,有没有震撼力。”

  本组稿件综合《成都商报》、体坛网

  大脚印设计者被告

  法院已立案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9个巨大的“烟花脚印”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前日记者获悉,西安艺术家牧源认为大脚印设计者蔡国强剽窃了自己的创意,已经将蔡国强告上了法院,而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已经就此立案。

  记者随后联系蔡国强,他的手机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马未都

  1955年3月22日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

  主要成就:创办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
(责任编辑:芯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