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中国男篮新闻,中国男篮说吧)的美国(美国资料)之旅绝对是一段非常不愉快的旅行,四战皆负的战绩不仅令国人颜面无光,甚至就连亚篮联的专栏作家们都看不下去了,提前为中国男篮“预定”了小组垫底的悲惨命运。
也许是我过于乐观,我一直以为,凭借热身赛时的表现去判断一支球队,尤其是一支实力较弱球队的大赛表现,往往不够精确。实力不同档次的球队,在选择热身对手和对待比赛态度上差别很大,对于中国男篮这样必须保证以100%甚至120%状态出战大赛,同时还需要保持一些弱队特有的“神秘感”才可能有所作为的球队,显然对待热身赛时“策略”的因素会占很大的比重。
输给波多黎各队之后,中国男篮的战术遭到了空前的质疑,尤其是“得分后卫”刘炜(刘炜新闻,刘炜说吧)的浪投表演。如此反常的战术似乎不可能是一个思维正常的教练做出来的安排,相反,却令人联想起了中国男篮历史上最经典的一次“迷魂阵”。
1994年世锦赛之前一个月的友好运动会,中国男篮遭遇了世锦赛同组对手,南美冠军巴西(巴西队资料)队。时任中国男篮主教练蒋兴权给巴西队使了一个“多重障眼法”:他雪藏了两个主力后卫阿的江和吴庆龙,让从来没有打过组织后卫的张劲松控球;放弃了中国男篮一直以来最擅长的外线投篮,要求全场都以突破为主;明知身体素质全面落后于对手,依然要求全场比赛不得使用联防,完全以盯人防守应对。
这种“避长扬短”的策略当然不会有任何好结果,中国队49分惨败给对手,但是他们成功地让巴西队认为这个亚洲对手不堪一击。一个月之后,巴西队惊奇地发现对手阵中多了一个球像黏在手上的秃头后卫,还有一个投篮神准无比的胖子,97比93,中国男篮一战就奠定了小组出线的基石。
借古喻今,我很乐观地相信邓华德对波多黎各队时用了同样的方法,当然,他究竟是聪明还是自作聪明,十几天之后自有定论。
但是对于实力更强的球队,热身赛就是纯粹的调整状态,不用有那么多顾虑。当然,调整状态的方式也是因人而异,年轻的球队不用考虑体力、伤病等问题,他们的教练只需要不断用胜利喂饱这群饥渴的小伙子,让他们带着爆棚的士气出发就可以了。老尤的希腊队和去年欧锦赛上一鸣惊人的塞尔维亚队就是这般打算,这两支青年军分别在塞浦路斯和土耳其势如破竹,连战连胜,而且队中的青年天才们,比如希腊的卡拉塞斯、塞尔维亚的彼得洛维奇等人都有上佳表现,令两位名帅尤纳斯(尤纳斯新闻,尤纳斯说吧)和伊夫科维奇喜出望外。
至于那些以老将或者疲惫的NBA球员为班底的球队,顾忌的因素就要更多一些,阿根廷(阿根廷队资料)队在连折大将之后,热身赛的主题就变成了“不要受伤”,即使是同巴西这样的宿敌交手,也完全没有使出全力,也许他们现在会后悔,是不是剩下的三场热身赛有一些太多了。
美国队的热身赛好像始终憋着一口恶气,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证明自己;立陶宛队一直在试图寻找球星克雷扎与球队的配合,最近几场他们做得不错;约旦队和伊朗队越打问题越多;法国队越打人越少……不管是带着何种目的,何种心情,在24强的频繁碰撞中,他们的确渐渐“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