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其他 > 其他

上海世博会藤州雄狮气盖世 英雄少年惊世界观众

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2010年08月21日14:04

  本报记者 蔡立梅/文 唐辉吉/图

  藤县,古时称藤州,素有“舞狮之乡”的美称。藤县民间舞狮技艺形成于唐朝年间(约公元718年),藤县龙母庙前幸存着一只唐代石雕神兽,狮头蛇身,人们说,是它忠实地守护着龙母,守护了藤州人一千多年的舞狮历史

  上海世博会:

  藤县狮队舞惊世界观众

  8月14日下午,藤县石表山风景区的竹林里忽然鼓声大作,闻声而至的游人们大饱眼福——这里,一场精彩的舞狮表演正在进行。这支狮队,可不是一般的狮队,猎猎飘扬的“藤县狮队”队旗,“狮吼弄月凤飞翔 虎牙奔雷龙啸天”的对联,显示了其气势。十几分钟的高桩狮表演,一头大狮子和3头可爱的小狮子配合默契,惊险中不失活泼。待狮子们摘下狮头亮相,掌声四起,观众们争相上前与狮子合影。这支狮队,就是刚从上海世博会归来的藤县狮队。在中国舞狮界,藤县狮队赫赫有名,曾多次在国内和国际的各种狮王争霸赛中摘金夺银,其惊险、刺激的高桩舞狮技压群英,而藤县舞狮2010年已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月2日至6日,藤县狮队作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亮相上海世博会广西活动周,是广西活动周12个文体演出团队之一,在《声动广西》踩街巡游和《欢腾广西》庆典广场演出中为广西馆助威。

  狮队领队、藤县文化和体育局副局长刘振涛介绍,去上海世博会表演,狮队派出了一头大狮子和6头小狮子。“那几天上海气温很高,巡游、跳桩表演完,大家的衣服都湿透。我们的巡游,有大狮子与小狮子、狮子与媒婆、狮子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所到之处很受欢迎,中外观众的手机、相机、录像机都对着我们。”刘振涛说,每次狮队表演结束,都会有许多游客不愿离去,争相和“狮子们”合影留念。最好玩的是有一天巡游时,一个非洲小国的巡游队看见广西巡游队“响声大”,观众多,索性紧跟在后面以便沾多一点人气。

  在上海表演一周,虽然每天只有一场高桩狮表演,但为了保持体力,大狮子的狮头祝家俊和狮尾邓华金都没怎么去玩,只抽空去看了表演场地临近的几个馆,“人多的不敢去,怕排队耽误演出时间”。

  两广南狮:

  狮王争霸谁领风骚

  虽说藤县舞狮历史悠久,可是藤县狮队在舞狮界风生水起也就是这十来年的事。

  藤县文化和体育局局长茹恩南介绍,藤县狮队成立于1997年,成立之初他们认识到应该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路子。“南狮威猛,北狮灵巧”,为了突出南狮的特点,藤县狮队在传统舞狮技术基础上摸索,独创了不少难度动作,将武术、杂技、体操、舞蹈等技术融于狮艺之中,并表现狮子的喜、怒、醉、乐、猛、惊、凝、动、静、醒等神态、形态。

  “我们藤县舞狮的桩,低的1.4米高,高的2.7米,共18个,每个桩面直径为0.35米,桩与桩之间的距离是0.7米,钢丝长达2.8米,飞桩表演最大跨度达3.5米距离。大胆的人在桩上行走尚且亦步亦趋、小心翼翼、胆战心惊,要在上面撑着狮头、狮尾跳跃自如、上下翻飞,用力要稳、准、灵活、协调,还要表现出造型的艺术美和流畅的套路,其难度可想而知。”狮队总教练、国际级舞狮教练、裁判廖金胜介绍,要训练出一对配合默契的狮头、狮尾,往往要数年时间,“像祝家俊和邓华金,同在藤县禤州岛上长大,一起合作了6年,生活中像亲兄弟,相互间有了一种默契,才成了舞狮的好搭档”。

  舞狮好苗子的培养,也得靠教练的慧眼,藤县舞狮界人士就说,廖金胜有一双“毒眼”,谁适合表演型的舞狮,谁适合竞技型的,他的眼睛看得很准。

  度过最初艰难的几年之后,藤县狮队已经在一些大赛中崭露头角。如何让狮队走向全国?广东是南狮的发源地,得与广东狮队过一下招,检验实力。于是,廖金胜、茹恩南和藤县体校禤州武术醒狮团的团长邓明华等领队,分别带狮队去广东中山、佛山、南海等地表演切磋。2001年春节前,茹恩南带领狮队乘一艘渡船到广东演出取经,“为了节省开支,队员们每天都睡在渡船上,去了差不多一个月,春节都是在广东过的。辛苦挣回来的演出费,狮队捐出来修建禤州岛上的学校”。

  尤让廖金胜和茹恩南不能忘怀的是,2001年,广东佛山举办南粤狮王之王争霸赛,得知消息后藤县狮队找佛山市体委“走后门”,请求参赛,“可是人家说,我们的参赛队都是狮王,你们是什么王?广西哪有什么狮队?言外之意是你们不要来现丑了”。费了一番周折,藤县狮队终于获得参赛机会。“我们狮队一拉桩,别的狮队就侧目了。因为我们才十几根桩,距离远,他们的有30多根。我们队员练习时跳了几根桩之后,就有人小声议论说,哇,这个狮队厉害,可能会进前八名。再舞了几个动作后,有人说,应该不止第八名……”结果,藤县狮队一个雄狮飞跃的动作,就跃上一米多高的铁桩,这动作博得满堂喝彩。之后,狮队独创的钢丝前滚翻、钢丝劈叉、飞桩3.5米、独桩挟腰转体450度、金狮倒挂、侧空翻下桩等高难度动作和绝技,技惊四座,观众连连喝彩,结果获得了第二名。此次“班门弄斧”,藤县狮队让广东舞狮界同行对来自广西的狮队刮目相看,“最好玩的是,后来广东电视台播放这次争霸赛实况,只播第一名和我们藤县狮队的表演实况”。

  之后,藤县狮队接连“斩获”中国第五届国际舞狮邀请赛第二名、中国民间舞狮湛江邀请赛金奖、中国南北狮王邀请赛第一名,全国农民运动会舞狮比赛自选套路金奖、全能金奖、规定套路银奖、优秀套路编排银奖……系列荣誉接踵而至。2004年,在马来西亚第六届世界狮王争霸战上夺得第一名,并获“世界狮王”、“东方狮王”的称号;2006年,马来西亚第七届世界狮王争霸战获季军——这让藤县狮队毫无争议地成为国内最具实力的南狮狮队之一。今年在马来西亚第九届狮王争霸战上,“80后”藤县雄狮祝家俊和邓华金代表中国张强队出征,获得了第四名,在中国广州队之上。

  有意思的是,广东狮队看到藤县狮队在高桩钢丝绳上自创的高难度动作后说,他们原本认为钢丝绳没什么玩法了,想不到广西藤县狮队还能创出新玩法。“两条钢丝绳是象征两条巨大的藤,古藤州藤蔓丛生,传说有两条巨藤横跨绣江两岸,人们可攀藤而过,藤州因而得名。藤县狮队在高桩上保留两根钢丝绳,不仅是保留动作的高难度,而且是为了突出藤县的历史特点。”廖金胜解释说。不过,现在国际龙狮运动联合会制定了新的舞狮规则和评分标准,“狮型神态占5分,艺术性3分,难度只占2分”,目的是加强狮艺,防止高桩上难度过快发展,以平衡世界狮艺的发展,这对普及世界舞狮运动有好处,而藤县狮队又得开始面对新的挑战。

  培训基地:

  自古英雄出少年

  禤州,是藤县塘步镇的一个小村,地处浔江中的河洲上,所以又称禤州岛。“禤”在字典上只有一个解释:姓。然而岛上姓“禤”的并不多,为何以“禤”命名,这是个让人浮想联翩的谜。还有一个让外人不解的谜就是:为何这个小岛上能走出那么多的舞狮人才?

  这得到岛上去寻找答案。岛上,有个农民办的藤县体校禤州武术醒狮团,是一个培养舞狮队员的基地。

  从藤县县城搭乘小渡船,只半个小时就到了岛上。船靠岸时,岸边渡口几个孩子正在洗衣服,随行的广西龙狮运动协会副会长杨庆生看着晒得黝黑的孩子们,脱口而出:“都是好身板,适合舞狮。”

  这些一个个长得精瘦的孩子,正是醒狮团的学员。团长邓明华介绍,目前在团里培训的学员有20多个,以藤县及周边县市的居多。每天的训练内容,包括体能锻炼、武术基本功训练、舞狮训练、桩狮、地狮、打击乐训练等。

  最初的训练场地,只是学校旁边的一块空地坪,“全国冠军、世界狮王都是从这块地坪上训练出去的”,邓明华的儿子踩着那块地坪说。现在,训练条件相对好些,已经结束了那种露天训练的苦日子,县财政拨款搭建了一个钢架训练棚,配置了一些训练设施。训练棚边上,放着好几个敲烂了的大鼓。

  上午的体能锻炼结束后,训练开始了,孩子们聚集到棚里。鼓、锣、钹响了起来,队员们两个一组轮流上桩训练。狮头都挺小,10岁左右的孩子。“他才练了5个月就敢上桩了,他有武术功底”。这里的学员,都练武术。邓明生指着桩上一个小男孩自豪地说,“再过几年,就是他们的世界了”。

  与众不同的是,敲锣打鼓的都是女孩子,见了生人只羞涩地笑。“这也是我们藤县狮队的特色。”邓明华说,后来,世界许多狮队也效仿藤县狮队,用女孩子敲锣打鼓。她们打锣鼓钹时,还会时不时摆出各种优美的体操造型,与舞狮的男孩呼应,刚柔相济。

  中午,在学员的宿舍里,几个孩子聚在一间小房子里玩电脑游戏。这间房虽小,只放得下一张床一张桌子,却收拾得井井有条。床上放着一个大大的Hello Kitty猫,桌子上还摆着布老虎、猪麦兜等可爱的玩具。住在这里的是16岁的江东昌,正读初三,他家在新庆镇,因为喜欢舞狮,独自一人来到岛上求学。记者问他,屋里的玩具是不是女孩子送的?他低着头腼腆地笑,说是2010年春节自己随狮队到香港去表演,“那里的观众送的”,“电脑是用演出挣的钱买的”。这个小岛,曾经走出“东方狮王”,江东昌说,他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在比赛上拿个冠军”。

  南狮北狮:

  神态动作各有特点

  很多人看舞狮,只觉得热闹喜庆,其实舞狮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比如马来西亚每两年举行一次的世界狮王争霸战,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狮队,参赛时都会有一个主题,像“乱云飞渡仍从容”、“群峰任狮逍遥乐”、“柱峰崎岭狮腾跃”、“灵狮飞跃展雄风”等等,围绕主题编排一个个有各自特色的拟人化故事,往往引人遐想。又如,传统上南狮狮头有“刘备”、“关羽”、“张飞”之分,三种狮头,分别为黄、红、黑色,装饰不同,以推崇“刘、关、张”义、忠、勇、贤的中国传统美德。

  舞狮有南北之分,北狮流行于我国的华北、中原、中南、华东等地,南狮流行于我国的两广及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等。

  那么,南狮和北狮到底有什么分别?廖金胜做了一番详细的介绍——

  外形:北狮的造型酷似真狮,狮头较为简单,全身披金黄色毛。狮头上有红结者为雄狮,有绿结者为雌狮。

  南狮狮头以戏曲脸谱作借鉴,色彩艳丽,制造考究;眼帘、嘴巴可以活动。南狮的狮头还有一只角,传闻以前会用铁做,以应付舞狮时经常出现的武斗。舞法根据“刘备”、“关羽”、“张飞”三个古人的性格而异。

  舞狮方式:北狮重写实,南狮重写意。

  北狮一般是两人舞一头狮子,雌雄成对出现,有引狮引领;有时一对大狮子会配一对小狮,小狮戏弄大狮,大狮弄儿为乐。北狮表演较为接近杂耍,表演时多以上台、踩球为主。多为双狮、群狮表演。

  南狮又称醒狮,造型较为威猛,舞动时注重马步。南狮主要是靠舞者的动作表现出威猛的狮子形态,一般两人舞一头。南狮叠台架凳,布阵挂青,备足鞭炮攻狮子,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上桩表演。表演多为单狮、双狮、群狮等。南狮有出洞、上山、巡山会狮、采青、入洞等表演方式,其中采青最为常见。“青”有“生财”之意,象征生意兴隆,通常是把生菜及利市红包悬挂起来。狮子在“青”前舞数回,采到“青”后会把生菜吐出,再向观众致意。采青有时还会用上特技动作,例如上肩(狮头站在狮尾肩上)、叠罗汉、上竿(爬上竹竿),或者过梅花桩等等。

  动作:北狮动作轻巧,形神粗犷幽默诙谐,动作惟妙惟肖,以扑、跌、翻、滚、跳跃、擦痒等动作为主,配小鼓、京锣等乐器,令人欢快,喜气洋洋。

  南狮动作威猛,形神细腻逼真,讲究步型步法,鼓乐雄壮,闻之令人振奋。

  狮子的性格:舞狮要表现出狮子的性格,通常是:见物必疑,见青则喜,见红则惊,见柱则咬,见木则拔,见水则戏,遇台阶、梯阶则探步探首,反复闪缩,进退迟疑,才能登临。

  思考:

  舞狮如何避免审美疲劳

  说到各种各样的舞狮比赛,茹恩南说有一个问题摆在大家面前:各个狮队的动作基本上差不多。“狮子跳桩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一个高峰。下一步,高桩狮该何去何从才能避免审美疲劳?”茹恩南思考之后认为,一方面,狮队的队员一定要走出去,向外发展,多交流,吸收新的东西,让人才“流”而不“失”;而另一方面,要在挖掘传统和创新上找出路,使舞狮运动向文化、体育产业方向发展。

  “藤县传统的舞狮形式很丰富,我们要把那些群众基础很广泛的、诙谐搞笑的传统舞狮,像大肚佛引狮、狮子踩银盘、炮狮、狮子过龙门戏螃蟹等传统舞狮方式,都重新挖掘、恢复,恢复到每个村都有狮队。”茹恩南说,每年春节,藤县都组织“百狮闹藤州”,各种各样的狮子舞动起来,快乐而又丰富多彩。另外,从体育发展方面考虑,可以建立舞狮运动俱乐部,实行运动员注册签约制。

  对藤县狮队的探索、实践,广西龙狮运动协会副会长杨庆生认为,藤县狮队为广西的龙狮运动发展做出了一个榜样,“从技术到组织、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和思路”,不过他也忧心,“担心广西有这么好的苗子却没有好的发展平台”。

  相关链接

  舞狮,自古至今都是一项饶有趣味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中国不产狮子,中国人或者说华人,却最爱舞狮。据史书记载,狮子原产于非洲、南欧、南美和印度,大约在公元前100年,中国人认识了狮子和西方的狮文化。佛教中,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传入中国。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之后便有专门运送狮子的车骑队东行。因而在后汉的宫苑里,帝王们偶尔也能目睹狮子的尊容,“殊方异物”的狮子和狮文化正式为国人所认知。《汉书·西域传》和《后汉书》中记载,“章和元年(公元87年)”,“章和二年(公元88年)月氏国(今克什米尔、阿富汗)、安息国(古波斯)遣使献来狮子”。

  至唐朝,狮子更成为西域国家向唐朝进贡的珍贵礼物。这时的狮子,虽然只供王公贵族们欣赏,而狮子威武雄壮的形象已悄然传入民间,成为镇妖驱邪、祥瑞吉利的神兽,每逢节庆喜事,舞狮庆贺、祈福蔚然成风。如此代代延续,舞狮发展迄今已成为中华民族最辉煌的传统技艺。

  如今,舞狮不仅列为全国农民运动会的比赛项目,还变成了世界华人最喜爱的表演、竞技比赛项目。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舞狮,而且,除了华夏子孙,越来越多的其他族群也舞起狮子来。

  在广西,藤县舞狮和田阳壮族舞狮2010年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蔡立梅整理)

  

(责任编辑:李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