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生 蒋文跃
中国选手有话说
作为目前世界最高水平的国际路跑赛事,共有6名中国选手参加了专业组的比赛,男女各3名。虽然都未能站上领奖台,赛后不少选手表示,通过这次比赛,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
对于自己的发挥,此前参加过北京奥运会、取得女子组第8名的朱晓琳表示,因为实力上的差距,起跑阶段未能冲上第一集团,这使得她在整个赛段下来都处于追赶的劣势。不过,她认为,考虑到自己刚从国外回来,身体处于调整阶段的原因,能跑出这样的成绩,“还满意,也很正常”。
而来自云南的杨定宏则说“参加此次比赛就是来学习的”。这位刚获得过黄果树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冠军的小伙表示,可能是受南宁天气的影响,当日的比赛发挥得不太好。
谈及中国选手与非洲运动员的差距,他认为,身体方面相差不大,需要改进的是我们的训练方法,“我们的训练没那么专业。”
业余选手有话说
与专业组的运动员相比,业余组的选手们或许在实力方面有差距。但若论对跑步的热爱程度,他们不会有半点的差距。
来自郑州的王先生和秦先生就是铁杆长跑爱好者。王先生说,跑步是他最大的爱好。和秦先生一起,全国各地如有马拉松的比赛都去参加,即使是上班也会请假前往。这次来到南宁,他们表示,最大的感觉即是,南宁的城市建设不错。
当问及与世界各地的长跑高手同场竞技,有没有感到紧张时,王先生说,能见到这么多选手,已是很高兴的事了,成绩方面就是其次的了。
老家在玉林的黄女士现定居于香港,去年暑假她就通过朋友得知了这一消息,马上就报了名。她说,自己跑步已经两年多了,而身体越来越健康是跑步最大的收获。这次回来参赛,她的成绩不错,比平时快出了3分钟。
更让她高兴的是,她还当上了两地交流的大使,好几位俱乐部的队友在她的建议下过来参赛。队友之一的李先生说,与香港举办的马拉松相比,本次南宁半程比赛的道路很干净、笔直。此外,因香港的马拉松跑道多位于郊区、高速公路,场边观众很少,所以对当天沿途大批的观众,让他觉得“很惊喜“。
志愿者有话说
如果要问,除了比赛官员外,谁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接触最多,那非志愿者莫属了。
据悉,本次比赛的志愿者大多是驻邕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杜洪新是广西民族大学法语专业2008级的学生,是运动员的随身翻译。他说,在一个星期之前,他与伙伴们接受了专门的培训,包括马拉松常识以及医疗急救方面的常识。谈及这次当志愿者的收获,他表示,“几天内把大学期间的所有讲法语机会,都用完了”。
因为与运动员接触较多,他还透露了各国运动员的一些趣闻。他说,各国运动员来邕之后,对南宁的地理、南宁好玩的地方以及购物场所比较感兴趣。对南宁的一致评价是,“蛮漂亮的,‘绿城’的称号名符其实”。另外,到民族博物馆买壮族特有的布娃娃,到商场购买丝绸物品成了大家选择纪念品最佳的选择,“一个法国运动员一下子买了3条围巾,想回去送给他的妻子”,而一些非洲的运动员则对电子产品兴趣很浓。
南宁市民有话说
最近几年,随着南宁区域优势的凸显,南宁市民的自豪之情和主人意识也越来越明显。而当日比赛行进中,笔者遇到的一件事,恰如其分的证明了这一点。
采访中,笔者看见一旁围栏外的一位女士使劲在挥着手。笔者走上前去,这位女士看起来有急事。她说,你快去告诉跑道旁边的那位工作人员不要抽烟了,现在正在直播,要注意南宁的形象。
于是,笔者将情况告诉了这位工作人员。对方马上将烟头掐灭,并向人群做了一个致歉的手势。
后来,笔者得知,这位女士姓杨,家住南宁市青秀山附近。对于刚才的事,她说,南宁举办这样的大型国际比赛很难得,作为南宁一分子就要把最好的一面体现出来,“这也是待人之道,说明我们南宁是一个谁来都能被接纳的地方”。
她身边的不少市民也附和道,市民的表现就代表了南宁形象,“我们要宣传好南宁形象”。
之后,他们还自行组织起来给选手们加油,手上有东西的就举起来挥舞,没有的话,就干脆大喊“加油”。杨女士表示,这种大型活动需要一种气氛,“懂英文的就说‘Come On’,不懂的就喊‘加油’。这是一种起码的观赛要求”。
此时,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我们不仅来为选手加油,还要为南宁鼓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