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其他 > 其他

北体大冠军班仅40人获学位 体育人才培养现尴尬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郭剑
2010年10月17日17:22

  “体教结合”才是人才培养出路

  “我可以给大家讲一个例子,我前段时间去内蒙古,听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曾在北京体育大学任教的著名体育社会专家卢元镇说,“1977年冬天恢复高考,教育部表示为照顾少数民族学生,蒙古族学生的分数线和全国标准相比可以下调100分,但当时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界的领导经过研究决定,最终蒙古族学生的分数线只减低了10分,这真是一个有远见的决定。”

  “领导们认为,如果真降100分,那蒙古族学生不可避免就会有‘不好好学习也能上大学’的思想,这对学生反而没有好处,越照顾越糟糕。”卢元镇说,“和当时的严格要求相比,现在我们国家高校盲目扩招已经使得本科学生文化修养下降,更不用说体育生的整体素质,毕竟邓亚萍那样成功的例子并不多见。”

  邓亚萍1997年退役后从清华大学英文系的本科生念到诺丁汉大学硕士,最后拿到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这11年的求学路邓亚萍走得极为辛苦。从认不全26个字母到独立用英文完成博士论文,邓亚萍说她自己在读书过程中吃得苦并不比当运动员时少。

  由于绝大多数冠军运动员不需参加高考而免试进入大学校园,因此以他们自身文化水平在接受高等教育时不可避免遭遇尴尬,对此卢元镇认为,对于明星运动员的照顾应该“适可而止”,“我教过一个冠军,连语言表达能力都不过关,那么让他到大学里面来学什么?他需要的是基础教育,不是高等教育,所以有些学校在招进明星运动员以后也后悔,为了维护教学秩序也有劝冠军退学的情况出现,所以如果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我劝那些高校和明星运动员都不要着急走这条路。”

  “实际上我们谈体育明星上大学的话题,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讲,一是在现有体制下如何修补规则,二是体制本身带来的问题如何应对。”卢元镇说,“运动员尤其是明星运动员的学习和他们训练应该是同样艰苦的一个过程,不要以为像扔包袱一样把运动员塞进大学里面,就是对他们负责,这不是对他们真正的关爱。短期内我们可以通过给他们一些优惠政策来奖励他们,但想解决根本问题,还是要把体育纳入到教育范畴当中,让全社会承担培养运动员的责任,说到最后这应该是一个体教结合的过程,让运动员从大学里面产生。”

  “有些高校招明星运动员来扩大影响,本质就是不自信,是教育的妥协和倒退。”卢元镇说,“包括北体大的‘冠军班’,我个人认为这不是从根本上解决运动员再教育和再就业的办法。让冠军上研究生,那亚军怎么办,没进前八名的又怎么办?更何况这么出来的硕士水平可能还不如原来的本科生。所以教育不能跟着被教育者走,照顾、纵容运动员,那只能是害了他们。”

  本报北京10月16日电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魏万春)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