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11月1日体育专电 记者观察:中国短道速滑90后为索契“蓄力”
新华社记者林宏、王昊飞
“这些年轻选手不少已与奥运选手相差不多,”拥有24年执教史的中国短道速滑“教父”辛庆山忙里偷闲地告诉记者,随即又将目光专注于全国短道速滑联赛青年组的赛场。
为期四天的2010/2011赛季全国短道速滑联赛第三站比赛于10月31日下午在长春落幕,尽管王濛、周洋等奥运冠军并未露面,但本站赛事首次增设的青年组项目仍给了包括辛庆山在内的诸多行家关注的理由。
“这批孩子们的确非常辛苦。这几年,我大多数时间是将精力投入到后备力量的建设上。应该说,目前在他们当中,李坚柔、孔雪、肖涵等几名队员都已经显示出了强劲的上升势头和天赋,他们随时都有希望被国家队召唤,并有希望征战2014年索契冬奥会,”辛庆山称。
目前,中国短道项目的“预备役”绝大部分是年龄在12至17周岁的90后青少年,多集结于吉林、黑龙江两省,一小部分在北京、沈阳等地。
“我和王濛姐姐一样,都是黑龙江人,希望有一天我也能身披五星红旗站到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黑龙江省冰雪分校代表队选手张喜扬说。平时的训练虽耽搁了不少的生活、学习和休息时间,但由于发自内心地热爱这项运动,小张感觉很多经历都是值得的。
短道速滑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国际冰雪赛场上倾注20多年心力的重点项目。从上世纪90年代扬扬、王春露、李佳军开启的首个高潮年代,到王濛、周洋在近四年成就的黄金时代,中国这个项目在发展中早已认识到“朝代更迭”中年轻力量的作用。
2010年中国短道实现辉煌,但王濛四年后能否在索契挑起短距离项目大梁还是未知数,而周洋虽成绩突出,但尚不具备在中长距离项目上统领赛场的霸气。所以,在王濛、周洋等队员为中国短道创造历史的同时,中国短道生力军的培养计划也正在默默进行着。
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短道速滑部部长于海燕告诉记者:“全国短道速滑联赛迄今已进入了第18届。从去年开始,我们首次增设青少年组比赛,目的就是为了给众多青少年运动员搭建一个锻炼和提高的平台,同时有助于国家及早发现和培养短道速滑人才,实现中国短道速滑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我一直相信,这些孩子中必有栋梁之才,”辛庆山说。(完)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