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建平 最近,河北传媒学院的一位毕业生一举成为全国“知名人士”,撞死河北大学同学之外,那一句“我爸是李刚”更成为网络流行语,红遍大江南北。
此语一出,不论站在何种立场,相信诸位都有不同的理解。于笔者,却想起一位中国足协原副主席几年前所讲的一个心酸史:说其女儿乘电梯时,听到几个不认识的同学大讲特讲中国足球的“糗事”,激愤时更是直接叫骂其爸爸的名字。尽管其女儿无比爱戴着老爸,但那个情景下,她却声不敢出,自然没敢大喊:“我爸爸是×××!”
××爸爸代表的是“国家机器”,不必讳言,在眼下的中国有着或多或少的“特权”(只不过看他用不用而已)。受此“世风熏陶”,才会有人在“危机时刻”大声喊出爸爸的名字。但中国足球却不同,虽然一度也是人人羡慕的“有钱一族”,但由于各种“很差劲很黑暗”,几成过街老鼠……假若彼时中国足球若能像韩国一样,打进四强,嘿嘿,没准网络上早流行了“咱爸是×××”了,而最近所说的这一句,只不过是一个唱白脸的版本,效应也许会降低!
不过,从中却也透出自几年前,中国足球便已日薄西山。郝海东曾形容说“中国球员像民工!”虽然不适合他们这一代既得利益者,但于那些未能踢上主力,而俱乐部实力也差强人意的小年轻,却并不过分。成绩差,名声坏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家长越来越不乐意小孩踢球,小孩自己也越来越不乐意往职业道路上靠……也因此,国青、国少近段时间输球,也没有什么好大讲特讲的。
蔡振华新官上任,国人指望一堆。笔者丝毫不怀疑蔡局确想干出点名堂,但如何衡量其接手后的业绩效果?也许这个臆想的一幕或许可以成为一个有力的佐证——如果有一天,其子女能够在一堆不认识的人“评说”中国足球时,能够自豪地自报家门说:“咱爸是蔡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