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 > 高尔夫 > 中国高尔夫 > 中国高尔夫裁判圈 > 裁判高清解析规则

李今亮:比洞赛VS比杆赛之间差异 关于组织方式

来源:搜狐体育
2011年01月18日08:27

  比洞赛 VS 比杆赛之组织方式

  (三)组织方式

  现代高度商业化的职业比赛中,绝大多数采用了比杆赛,从而导致人们逐渐淡忘了比洞赛辉煌的过去。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即使是现在,比洞赛仍然是最吸引人们眼球的比赛形式之一。

  我们之前已经分析了这两种基本比赛形式在历史和规则方面的比较,下面我们将就它们的组织方式进行详细的讨论。必须承认,这个话题有一定难度,读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后才能对此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1. 比洞赛的组织方式

  我们之前已经简单提过,但这里有必要再次强调比洞赛的两个最明显的特点。第一,比洞赛是两方之间对抗的比赛。也就是说,球员成绩的好坏以及比赛的胜负只对参赛的双方发生影响,与其他人无关。第二,比洞赛是逐洞进行的。按照球友们小赌时的术语,这样的对抗形式属于“一洞一结”。这样,比洞赛更有点像拳击比赛,参赛选手一对一的对抗,胜者晋级,负者淘汰,直至决出最后的“王中王”。而且,双方可以不用过于顾及某个洞的得失,即使你有两、三个洞打“爆”,仍然有可能取得整场比赛的胜利。

  当人数众多时,比洞赛的组织办法其实就是其他体育项目经常使用的淘汰赛(knock-out)。也就是让参赛选手两两厮杀,胜者晋级,败者出局。然后胜者和胜者之间继续两两厮杀,他们之间的胜者晋级,败者出局……最后一名战胜所有对手的运动员就是这次比赛的冠军。

  可见,比洞赛具有强烈的对抗性,比赛双方没有任何妥协的可能性。他们之间的比赛不受第三方比赛的影响,也不可能去影响第三方的比赛。这种比赛形式,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把比赛逐步引向高潮,并在最高潮的一场比赛——冠亚军决赛后结束全部比赛。这种方式,似乎更加符合体育竞赛的特点,因而很受现场观众的青睐。

  按照这样的方式,我们很容易推算出来比洞赛参赛人数的特点。最后参加决赛的两个人,是由半决赛的四个人中间产生的;同样,半决赛的四个人,是由之前比赛的八个人中间产生的;那八个人,又是由之前的十六个人中间产生的……可见,参加比洞赛的人数,最好是2的某此幂乘方数。当然,在现实比赛中,很多时候参赛的选手可能并不恰好是这个数字。这个时候,就要使用“轮空”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我们再来谈谈比洞赛组织过程中的两个缺陷:参赛人数受限制程度高和比赛名次的合理性差。

  首先来看参赛人数的受限制程度高。我们假设一名选手一天打规定一轮是最合理的比赛强度的话,那么如果有64个人参加比洞赛,他们每个人将打6场比赛,也就是说,比赛要持续6天的时间才能决出最后的冠军;如果是128人参加比赛的话,则要7天才能完成整个赛事。我们很难想象哪些观众能有那么好的耐心连续看7天的比赛,也很难想象球员需要多好的体力才能连续打7天比赛还能保持较高的竞技水准。如果我们认为四天比赛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时间长度的话,那么一次比洞赛就只能容纳16名选手参赛。对一次高水平的比赛而言,这显然是一个难以接受的现实。

  再来看一下比洞赛的第二个缺陷——名次的合理性差。假设有32名运动员参加一次比洞赛并以任意的一种方式编排成一定的比赛秩序。第一轮比赛结束后,将有16名运动员晋级。但是在理论上我们没有办法证明,为什么一名选手只输了一场比赛,他的名次就排到了17名开外。也就是说,没有和他对阵的但是晋级第二轮的另外15个人就一定能战胜他吗?对于本次比赛的冠军而言,他只是连续赢了5场比赛而已,但实际结果却相当于他战胜了31名运动员。这显然也是一个逻辑上很难说清楚的事情。

  对于球员而言,如果你某一天状态不好,18洞过后就只能打包回家,一点机会也没有——因为比赛只打18个洞。打个比方,如果第一轮比赛的时候,实力最强的两名选手恰好被抽签分在了一组,那么他们两个人中就只能有一个人晋级,而另一个人必须面对被淘汰的命运。本来可以拿银牌的人却在第一轮就被扫地出局,这样的结果显然有失公允。

  以上两点就是我们说比洞赛的名次合理性差的原因。当然,无论参赛人数受限制程度高,还是名次合理性差,在实践中我们都会想出一些办法来克服,或者说部分克服。以后笔者将专门撰文来讨论克服这两个缺陷的办法。

  2. 比杆赛的组织方式

  说完比洞赛的优缺点,我们再来看看比杆赛。

  比杆赛最大的特点在于,全场所有的选手同时参赛,大家都在同样的发球区出发,打同样的球洞位置。最后,谁在规定轮数内的杆数最低,谁就是获胜者。也就是说,对每一名选手而言,你的对手绝不仅仅是同组的几名运动员,还包括其他组的所有选手,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在同你竞争最后的胜利到底属于谁。第二,比赛的结果是看选手完成所有比赛后的最终杆数,属于“球后算账型”。这样,每一洞的成绩都会对你的比赛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有一洞打“爆”,你最后夺冠的几率就会降到很低!所以,你无法像比洞赛那样放弃某些球洞。

  比杆赛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容纳较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现在,在日照时间容许的情况下,一次正式的比杆赛可以容纳的最多参赛人数一般为156人。全部比赛只用三天或者四天就可以完成了。如前所述,如果是比洞赛的话,128人的比赛就需要打7天。这样比较起来,比杆赛显然较比洞赛要“高效”得多!

  这种方式的另外一个优点是,比赛通常会打三、四天。这样,选手即使某一天的状态不太好,但是只要他不打的“太烂”,在后几天的比赛中还是有机会翻盘的。并且,优秀选手也不会像比洞赛那样被过早淘汰。

  当然,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比杆赛同时也有自己明显的不足之处。

  首先,这种比赛形式对选手的发挥要求过高,这直接导致比赛结果的偶然性被加大了。如前所述,选手只要有一个洞因某种原因打“爆”,他夺冠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小。所以,现在大家都公认,高尔夫球比赛的冠军永远是最难预料的。不过,可能也有人会说,比赛结果很高的不确定性正是高尔夫球运动的魅力之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其次,优秀选手之间的直接对抗性与比洞赛相比显得不足。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体育竞赛最大的期盼是,能在最后看到最高水平选手之间的直接对决,他们二人之间的胜者将举起整个比赛的冠军奖杯。但是,很多比杆赛中,冠军不一定从最后一天的领先组中产生。我们知道,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比拼,不仅是球技的对抗,而是心理上的对抗,少了同组的直接竞争,观众多少会觉得有些遗憾。从电视转播的角度来说,这样的结果也很难烘托出全场赛事的高潮。

  以上对比洞赛和比杆赛组织方式上的分析,是基于宏观的角度来讨论的。从微观的组织角度而言,比洞赛和比杆赛也存在很多不同,比如比杆赛中选手必须要提交记分卡,而比洞赛中则没有这个程序;比杆赛的记分方式是真实记录各洞成绩,然后算总杆,而比洞赛则是用胜、负、平来计算各洞结果,然后再用领先、落后、打平、多米(Dormie)等术语来表达当前比赛的状态……关于这些微观上的差异,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规则书籍和参加实践活动来慢慢积累相关知识。(本文撰稿/李今亮) 

     相关新闻-李今亮:详解比洞赛VS比杆赛之规则差异 

              李今亮:比洞赛VS比杆赛之历史变迁 

    >>>>点击进入作者李今亮 搜狐博客 搜狐微博

    声明:本文版权归搜狐高尔夫独家所有,不允许各种形式转载。

(责任编辑:小赵)
 我来为新闻纠错

搜狐体育

295454粉丝

关注

李今亮

3654粉丝

关注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