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激烈的辩论,和温布利大师赛决赛同时进行着,当丁俊晖夺冠后,露出他那依旧有些羞涩的笑容时,这场辩论还没有结束。
这是在BBC网站,以及英国体育广播的听众热线里发生的一场激辩:丁俊晖到底有没有观赏性?
对于体育明星的个体讨论,是英国体育迷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在他完胜傅家俊之前,丁俊晖已经变成了章鱼保罗。“他是自艾伯顿以来最无趣的球星!……他是十年来最具天赋的球星,他进入状态后的表现赏心悦目!……他做的那个斯诺克简直是神来之笔!……他选了poke face那首歌,他就是个poke face!……”
在BBC官网和606听众热线,以及twitter和facebook上,这样的言论此起彼伏,到现在还没有结束。丁俊晖恐怕永远都不会关心,他到底有没有观赏性,世界斯诺克联合会的管理者和推广公司们,也不会在乎丁俊晖生性里的羞涩腼腆。出现这样一场辩论,已经意味着丁俊晖不再是“小晖”了。这样一场辩论的存在,标志着丁俊晖真正进入了顶级球手的行列。
一如这座得来不易的温布利大师赛奖杯。
所有的英国媒体和评论员都在回顾,丁俊晖职业生涯最低谷,正是四年前的此时此地。在决赛中被如日中天的奥沙利文打得丢盔卸甲,几乎算错盘数,3比9落后时就主动告负。观众席上一个“斯诺克流氓”的攻击性侮辱语言,当时的丁俊晖未必听得明白,可是对他的打击却同样沉重。那一年他还没满20岁,那一次经历,让他折堕了很长时间。
那是一次涅磐般的遭遇。斯诺克和围棋、高尔夫都很相似,是极其个人化,极其需要球手自我掌控,却又必须面对极其激烈的个体竞争的运动。你先得控制住自己的心绪,然后要如指使臂地将自己的思维,用斯诺克的技巧在方寸间球台上表达,最终还要打败对手。每一次攀升,确实是打败了对手,却更是对自己的一次征服。
四年前的温布利大师赛,丁俊晖被奥沙利文征服。四年之后,他征服了自己。
我曾经和丁俊晖的经纪人陆浩长聊过一次,知道这个曾经爆过“读书无用论”的少年,终于走进校园之后,逐渐产生了多少变化。斯诺克的专业训练和提升,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想再寻求突破难度极大。技艺方面,三四年前亨德利和戴维斯这样的传奇人物,都认为丁俊晖达到了一流境界。可是一流的技艺,并不代表他就成为了一流球手。一流球手更需要心智上的成熟,对自我的深刻认识和掌控。四年前的温布利,丁俊晖已经有了一流的技艺,却掌控不住自己的少年心性。四年之后,他相对轻松地完成了一次蜕变。
当然也有幸运的因素,和四年前那次打入决赛相比,丁俊晖一路上遇到的阻碍要小很多。决赛对手是祖国同胞,哪怕国内直播的公众关注压力又来了,毕竟有个同胞好友能够分担。更重要的是,胜负对于丁俊晖来说,已经有过了多次不同的体验。英国锦标赛的辉煌,和四年前的极度沮丧,都是他人生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他会说“平时训练也打这么长时间,现在就当是训练打呗”。四年前他也会如是说,却不会说得这样自然。他不再忌讳世锦赛的话题,“打长盘比赛我还是有些问题,我要学会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以前他会回避世锦赛目标,因为他知道人人都在期待他夺冠,如今他会说“今年在谢菲尔德争取进入前八吧”。他仍然羞涩腼腆,却多了几分淡然松弛。他已经成年,所以别再用“小晖”这样的昵称来腻味他也腻味观众了。
这场历史性的决赛,是斯诺克市场推广者的福音,即便“中国有一亿观众收看直播”的英国媒体说法纯属YY。那天晚上中国可能曾有过一亿人次的观众在收看CCTV5套,但不少人都被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足球队打跑了,丁俊晖并没有被暴露在那样高的公众关注下。仲春时分世锦赛到来时,或许真会出现“一亿中国观众”的盛况,但那只会是丁俊晖打入半决赛决赛的预期收视率。即便真出现那般盛况,丁俊晖也不会再像四年前那样患得患失了。
“因为他是我见过最闷的球手!不过这家伙确实太有天赋了!他就是一个poker face!”一个英国老球迷在BBC上嘶喊。拿走15万英镑奖金的丁俊晖当是笑而不答。(来自:颜强博客)
相关新闻:
·中国形象宣传片在美国播出 丁俊晖姚明郎平出镜
·丁俊晖国内第一暂成历史 中巡赛排名面临大洗牌
·德国大师赛签表:丁俊晖遇史蒂文斯 刘崧将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