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 > 中国足球 > 足坛聚焦_中国足球

韩乔生:中国足坛短视葬送好苗子 未来仍是烂泥

来源:东方体育日报
2011年02月18日10:27

  韩乔生/文 2011年情人节第二天,24岁的东北小伙许青山被韩国水源三星球队相中,成为第八位在韩国K联赛效力的中国球员。这位在国内失业、极不起眼的草根球员之所以被相中,能力过硬不用说,能够入选韩国K联赛说明各方面都不差,但是让人有些怀疑的是,为何在中国足坛却找不到俱乐部踢球,这种尴尬现象的背后是中国足球大环境的短视行为埋没了人才。

  从许青山的简历来看,他不仅没有入选过国家队,甚至连国字号经历都没有,是实实在在的“草根球员”,不仅如此,即使在中国国内,他们也是无名小辈,而且他是在国内混不下去了,不想再继续踢球,甚至要退役读书,加之亲人在韩国打工,所以,才去的韩国。

  在他去韩国读书之后,父母也都前往韩国工作,照顾自己的儿子,许青山的父亲在庆州找到了一份工作,而母亲则在首尔的一家医院里找到了工作机会。当然对于许青山来说,进入了水原队想在球队站稳脚跟依旧需要付出非常艰苦的努力,但能进入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现在,我们国内的家长都认为只有读书,今后才有出路,对此我并不反对,毕竟没有文化知识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但古诗说得好:“不拘一格降人才。”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论下,对我国难出优秀“边科人才”起了巨大阻碍作用,足球行业也是如此。

  平时常听的一句话是“我们泱泱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怎么就挑不出十几个会踢足球的人呢?”其实我们不是没有好苗子,回想1月份亚洲杯上的韩国队、日本队球员的能力吧!反观我们实在是不争气,这背后更多的无奈是我们的好苗子都哪里去了?自己或身边有不少人都曾经有很好的足球基础,甚至条件远好过许青山,但要么因为中国足球的不正之风,要么因为中国足球的大环境不好,几乎都半路夭折了。

   万丈高楼平地起,这句话大家已经是再熟悉不过了吧,可是我们中国足球的人才培养体系却并非如此,松软的沙滩上怎么能盖起坚固的高楼呢?看看我们的足球俱乐部似乎就喜欢花大钱买大牌,对花时间挖掘和培养有潜力的苗子完全抛却脑后,可以说是连想都没想。

  看着欧冠联赛在世界杯后的年份里依然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和较高的上座率,回头看看我们的职业足球一落千丈,短视行为绝对脱不了干系。强烈呼吁对中国足球要采取果断措施,甚至可以要求俱乐部请外援或外籍教练实行1+1的政策,所谓1+1,就是花多少钱雇外援、雇外教,就得在拿出多少钱用于俱乐部的二、三线队的投入建设,否则就坚决不能批,不在梯队建设上下功夫,不去挖掘可造之才,中国足球的未来仍然是团烂泥。

(责任编辑:长城)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