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6中国男篮土耳其国际邀请赛夺冠后,引发国内媒体广泛热议,至今仍余音绕梁。朗声称赞者有之,旁敲侧击者有之,而激动失语者也不在少数,比如有媒体已将表现出色的“大中锋”周琦匡定为“姚明接班人”。当然,在中国篮球突然降临的“幸福”面前,也有媒体在一片惊呼声中表现出相当的冷静和克制,呼吁不要“捧杀”和“棒杀”这帮可爱的篮球少年。
无论篮球、田径、足球还是体操等各种体育比赛,我们总会看到诸多年少成名者,就像我们耳濡目染的一个个少年琴童、少年作家、少年模特一样,由于社会宽松的成长环境,奇迹也就不断产生,于社会于个人,概善莫大焉!但正像一位作家所言,“不是每个少年成名者都可以幸存”。少年成名,会带来一些人生的机遇,但却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危险。当然,这种危险同样存在于惊艳篮球世界的中国少年男篮身上。
比如身高2.15米的周琦就已经被人预言他的成就会在姚明之上,去NBA打球也毫不逊色。如此刺激的盖棺论定式的话语对于周琦们的成长显然是不利的。对于这些有着出众篮球天赋的少年们来说,最重要的恐怕是不要给他们太大的压力,不是狂热赞美和异常关注,而是给他们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重要的是使其“成人”,而非“成名”。何况此也只是一个邀请赛冠军,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冠军”。
在中国篮球、中国体育的历史上,少年时一朝成名,成人后最终“泯然众人矣”的例子不是没有。当年克劳琛率领的国青足球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荷兰世青赛上几乎打出了中国足球有史以来最有激情最有创造力的比赛,几乎就改写中国足球的历史了,但其后五六年间,当年的很多“希望之星”只令人徒添唏嘘慨叹而已,这不能不让人反思中国足球的培养机制。
心智的成长对于年轻运动员来讲尤其重要,足球运动员萨维奥拉就是个例子。年少时其战绩甚至不亚于前辈马拉多纳,但心高气傲眼高手低的毛病,导致他过早地错误地选择了豪门俱乐部,本应该成为足球巨星的他,最终不到30岁就沦为“板凳”和平庸之辈,现在已听不到他的任何消息。
琢玉成器,大道致远。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赛事中取得好成绩,必积跬步至千里,而非一朝一夕之功。少年中国男篮取得一次国际邀请赛冠军,毕竟仅仅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在他们真正扛起中国篮球的大旗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当然是:一不要“捧杀”,二不要“骂杀”!甚至先把他们的成绩忘记!?也许这才是对督促他们努力闭关修炼内功的最好关注。
姚明和大郅早晚会有退役的一天,谁来接过他们的枪?从U16中国男篮的身上,我们依稀看到了中国篮球的曙光。但是正像牛皮不是吹的一样,现在就断言姚明已经有了接班人恐怕还为时尚早,中国篮球的“琢玉”之路仍长。
有道是,自负对任何事物都是一种毁灭,而骄傲则是最可怕的不幸。 (潘恩德 本报总编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