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拳击 > 拳击最新动态

拳击冠军之父谈发展 调侃足协只顾搞关系没前途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2011年03月12日10:57
    从亚洲二流到亚洲一流,再到邹市明和张小平北京奥运会双双摘金,中国拳击在最近二十多年进步神速。记者近日了解到,两位青岛籍拳手刘文擘和刘斌作为拳击教练,“出口”至老挝从事拳击推广运动,为两人牵线的正是八一拳击队青岛籍主教练孙洪棋。十年来,孙洪棋往返于青岛家中和济南基地,已为中国拳击培养出9位世界冠军,16位亚洲冠军,57位全国冠军。在他眼里,中国拳击之路虽说进步神速,但依旧任重而道远。

    ■崛起历程从亚洲二流到世界冠军

    1959年,因为历史原因,拳击运动在中国销声匿迹。直到1980年,国家才允许拳击运动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试验。而到了1986年3月,拳击运动才正式恢复。

    “由于停摆了好几十年,中国拳击在1986年正式恢复时,基本上是婴儿学步的水平。当时,亚洲范围内,朝鲜和泰国才是真正的一流,中国拳击勉强算得上二流吧!”就在那一年,中学时期就练习拳击的孙洪棋,凭借着曾多次获得全国拳击比赛前三甲的成绩,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考入上海体育学院,成为中国第一批学习拳击实战和理论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孙洪棋留校担任上海体院队主教练,他的人生便和中国拳击结下不解之缘。

    “刚开始的时候,条件确实很苦,但总算是熬过来了。你看邹市明和张小平,北京奥运会都拿了金牌。”谈到中国拳击这些年来的进步,孙洪棋很自豪,“我的学生当中,张喜燕获得过不同国际拳击组织颁发的三条金腰带。除了她之外,我还培养出8个世界拳击冠军。”

    ■涅槃之路集百家之长创一家之派

    孙洪棋表示,中国拳击近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有些欧美教练曾告诉他,相对于中国的乒乓球,他们更钦佩中国的拳击,因为中国拳击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我们这一代拳击人,也包括前辈张立德(中国拳击界的泰斗,号称北拳王),都是一门心思搞拳击。”说到这里,孙洪棋不忘调侃一句,“中国足球为什么搞不好,因为他们搞关系的时间,比搞足球的多得多。”在中国拳击的起步阶段,也聘请了很多来自泰国、前苏联的专家,孙洪棋坦然承认,他们的经验积累是从学习强敌们开始的。“中国人的体质决定了 ,我们在力量和速度方面都逊色于欧美人。不过,我们的身体更灵活,而且中国武术中就讲究一个‘意’字。因此,在逐渐摸索当中,我们就形成了中国拳击自己的风格。”

    孙洪棋的观点在邹市明身上得到充分印证,后者奥运会夺金的项目正是48公斤级。这种轻重量级的比赛,正能发挥中国人灵动的特点。

    ■前进障碍不缺好苗子缺好教练

    去年的拳击世青赛,中国队全军覆没,甚至连一个季军都没捞着,这也为中国拳击敲响了警钟。在邹市明和张小平之后,中国拳击面临人才断档,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在孙洪棋看来,国内练习拳击之人不在少数,令人担心的是优秀教练员的匮乏。

    “在有些地方拳击队的训练课上,教练更多要求队员们对着沙包空打,有针对性的实战练习较少。这种日复一日的训练,只能提升队员们的力量,对他们的技战术打法没有任何帮助。”孙洪棋表示,尽管中国拳击发展势头喜人,但在这些处于中国拳击运动金字塔底部的省市队,不符合中国拳击运动发展的训练方法仍大量存在。

    至于日后该如何应变,孙洪棋认为需一步一步地来,“当务之急,就是将科学的训练理论编成教材,推广普及。不过,这样的教材目前一本也没有。” 记者 张庆宁

(责任编辑:杜涛)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