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3月23日体育专电(记者吴霞、罗争光)“100万人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50%以上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以下简称《计划》)明确了今后五年群众体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如何实现这些数字?23日,在此间举行的2011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进行了权威解读。
(小标题)退役运动员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大军”
根据《计划》,“十二五”期间,我国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将达到100万人以上,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将达到10万人以上。
刘鹏当日在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后将通过职业转换期的学习、培训和考核方式,培养更多的退役运动员成为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中小学体育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发展群众体育来培养更多的各级各类体育人才,特别是要注重培养更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和群众体育骨干人才,同时也注重储备青少年体育人才;另一方面,竞技体育优秀人才也应该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回报社会,带动更多的群众参加体育健身,营造全民健身的社会氛围”。
以上海为例,每万人配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约15名。上海体育局局长李毓毅称,“十二五”期间,社会体育指导员配比将提高到每万人18名,“他们可以为老百姓日常健身作指导、咨询,辅导大家通过体育锻炼预防疾病,并组织相关健身活动”。
(小标题)公共健身基础设施防“暗角”
从1995年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我国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数量和面积显著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新出台的《计划》,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全民健身公共设施的“暗角”中,注重了城乡之间,发达与非发达地区之间的均衡布局。
《计划》除了要求全国各类体育场地达到120万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之外,还要求各市(地)、县(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普遍建有体育场地,配有体育健身设施;50%以上的市(地)、县(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50%以上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有条件的公园、鸀地、广场建有体育健身设施。
刘鹏表示,从目前我国体育健身基础设施的现有条件看,无论是总体面积要求还是基层的设施布局情况,尤其是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现状,都表明要实现“十二五”的建设目标,任务还很艰巨。
(小标题)体育场馆需向公众敞开大门
《计划》要求让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刘鹏表示,要完成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对露天体育场,要创造条件免费开放。“要提高现有公共体育设施的利用率,防止公共体育设施闲置浪费或被挤占、挪用,是拓展公共体育运动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刘鹏说。(完)2011/03/23 20:22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