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25日北京队客场与新疆队的比赛,再次将裁判和技术代表这个中国篮球的特殊群体推到舆论中心。此前,上海记者朱俊已经以极端方式向裁判和技术代表抗议。每个赛季,CBA裁判都会引起争议,但像本赛季争议之多、之频繁却并不多见。CBA裁判界到底有多少潜规则?
主场哨
主场哨这是全球适用的潜规则,但CBA却尤为明显。“客场难打”是圈内外人士对CBA的统一看法。以本赛季常规赛为例,联赛17支球队的主场胜率为63%。某球队主场胜率高达81%,客场胜率仅为25%,主客场胜率相差如此悬殊。
关键场次红包上万
据江苏媒体2006年报道,人民币5000元是一场比赛的“公价”。关键场次,“红包”将达到5位数,这还不包括吃喝玩乐的消费。随着物价上涨,如今“公价”可能不止这个数。坊间传闻,红包分配遵循“5、3、2”的原则,即主裁5成,第二副裁3成,第三副裁2成。有些关键场次,裁判更是“两家通吃”。
第三副裁哨狠
最近两赛季,比赛中最敢吹哨的是年轻的第三副裁。据业内人士分析,这些年轻裁判扮演的角色非常关键。有时主裁和第二副裁不便吹罚,年轻裁判就要唱黑脸,传达裁判组的意图。此外,年轻裁判也要通过哨子引起球队的重视。
申诉也白搭
至今,真正在赛后对裁判提出抗议的只有北京奥神队,但后来就与篮协闹僵,最终离开CBA。很多俱乐部所谓的申诉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为什么俱乐部“有冤不申”?申诉并不见得会取得预想的效果,反而会让俱乐部陷入被动,因为裁判是万万不能得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