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江阴市体育局围绕幸福江阴“人人都有好身体”的建设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参与全民健身已逐步成为全体江阴市民的自觉行动和生活追求。目前,江阴120万总人口中,体育人口已达50.2%,江阴市民的体质通过参与健身得到大大提高。
坚持政府引领——幸福江阴·人人都有好身体
2006年,江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幸福江阴”建设,明确提出了“人人都有好身体”的奋斗目标。几年来,该市在规划、制度、经费等方面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幸福江阴”建设五十项指标体系》等文件中,明确将人均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面积和体育人口纳入其中,《江阴市体育设施规划(2007—2020)》全面规划城乡体育设施布局,确立了以市、镇、村(社区)三级体育设施为主,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化体育设施为辅的多层次体育设施体系。与此同时,市政府将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工作目标任务,纳入市委、市政府50项管理目标及十件实事,纳入对各镇(街道)精神文明考核内容和幸福江阴指标考核体系。此外,该市将体育事业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并逐年增长。 体育事业经费2008年1400万元,2009年1600万元, 2010年达1850万元,人均15.4元。每年市财政预算还以奖代补资金500万元,扶持镇村(社区)体育设施建设。近年来,市级体育场馆建设总投入超10亿元,各镇村投入体育设施建设资金达3.5亿元。
坚持利民便民——城乡一体·体育设施全覆盖
近年来,江阴始终坚持“幸福不幸福,百姓说了算;健康不健康,群众说了算”的理念,坚持把建设覆盖城乡、改善民生、方便群众就近体育健身的体育基础设施作为落实全民健身的重点工作来抓。
目前,该市共建成了4000座体育馆、31888座体育场、1000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正在建设2500座市民水上活动中心。镇村实现了镇镇都有标准游泳池、镇镇都有400米塑胶田径场、镇镇都有2000平方米全民健身活动中心;2008年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村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了村村都有健身场地,每个社区都有健身路径(点),全市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3.5平方米。在此基础上,他们依托健全完善的市、镇、村(社区)三级体育组织网络基础,逐步延伸至自然村设立体育指导员。全市现有20个体育单项协会,篮球、棋类等单项协会延伸至镇。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2648名,每万人体育指导员数达20人。此外,体育场馆全面开放,全年接待群众健身及活动达150万人次。
坚持全民健身——和谐发展·体育基本现代化
2007年,江阴在全省率先建成体育强市后,省局又将建设体育基本现代化试点工作的任务交给了江阴。近三年,他们围绕幸福江阴全民健身和体育基本现代化做出了强有力的探索,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推动、全民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新局面。
目前,江阴已逐步形成以健身月为中心,以重大节假日为热点的长假体育、周末体育、日常体育三个体育生活圈。通过创新全民健身活动承办方式,政府积极引导和支持各单项体育协会承办体育赛事活动。每年,市篮球协会、羽毛球协会、网球俱乐部等协会、俱乐部举办的各种群体比赛超过300项次,参与人次达10万余人。
与此同时,该市大力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程,指导市民进行科学、合理、健康的健身。成立了体育健身讲师团,深入镇、村、社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联络员进行巡回培训,2010年该市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讲座110项次,参训人员达7768人次。大力推进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年测试群众达3210人次,并逐步建设市民体质档案和信息化平台。
本报记者 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