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起,陕西省渭南市人才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公告,面向全国为市直事业单位公开引进230名急需人才,其中10个岗位专门面向退役优秀运动员设置。录用条件中,对于参加过亚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奥运会的运动员,学历还可放宽为国民教育大专,并免于笔试——这一举措,在陕西省内的市级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考历史上颇具空前意味。
从县区一级体育行政机构的大面积合并,到基层业余日常训练工作的逐步萎缩——比照这一基层体育工作的基本面,渭南市这一大幅扩容教练员岗位的举措,是否还蕴含着更深入的变革呢?
倡导体育文化 促社会和谐进步
渭南市体育局局长王建军说,近年来,渭南市体育局十分注重各种体育宣传展示,围绕市级运动会、全民健身日特别是每年的科技宣传月等,通过体质检测、举重擂台、划船测试等项目,吸引市民广泛体验参与,让大家体会到,良好的体格并不是完全来自天赋,更需要科学、针对性地锻炼;提高竞技体育能力要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还要学会遵守运动规则、尊重对手。这些看似浅显的道理,通过亲身体验不断改变着人们对体育工作的认识和态度,扩大着群众健身人群基数。
2010年迎新年越野赛,40多个部门和30多个企业及院校共有2200多人参与,规模创历年之最;在全国第二个“全民健身日”活动期间,举办了太极拳、健身秧歌、健身气功三大“千人展示活动”,国民体质检测队义务为1500名群众进行测试,社会体育指导员义务为群众进行健身项目辅导,影响广泛。配合全市第二届文化旅游节活动,在景观独特的“关中沙漠”上,举办了首届渭南市旅游汽摩表演大赛,300多名汽摩运动爱好者纵横驰骋,成为全市精品观赏赛事。
着眼体育惠民 促健身场馆建设
为配套城乡综合服务功能,渭南积极实施“市体育中心、市优秀运动队训练基地、市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教学训练场地、中心城市健身广场、县城体育健身广场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六大建设任务。
投资7.2亿元的市体育中心、市优秀运动队及市体校基地场地建设已全面开工;中心城市的老城区、渭北新区、华州区、高新区各占地100亩的体育中心,已展开前期规划论证工作;沋河公园、银杏小区等50多个城市健身广场投入使用,县城健身广场已建成130多个,200多个村级和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不断扩大。这些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正在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辐射周边广场、公园、社区、居民楼前屋后和以县城为中心,辐射乡镇、村落的二元健身设施体系。2010年,渭南荣获10大“中国最关爱民生的城市”称号。
壮大体育队伍 促事业全面发展
对于眼下面向退役优秀运动员公开招考的10个教练员岗位,王建军指出,渭南近年竞技体育水平有所提升,涌现了射击世界冠军武柳希、举重青年冠军姚舜、赛艇青年冠军徐宁等,但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精细化不足、教练员队伍编制少、结构不合理、大赛经验少等问题。为此,市政府同意增加教练员编制,10个名额中市体校增加6个,水上中心和射击中心增加4个。此外,市里还拿出10个公益性岗位,以政府花钱买服务的形式安排退役运动员就业。同时还制定了《关于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以落实国办发23号文件和陕政发117号文件精神。
对于渭南市加速体育事业发展的这一系列做法,相关人士认为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特别是在新时期推行市级优秀运动队建设,缓解以往在举国体制建设中由省本级来单独承担退役优秀运动员安置的困顿局面,促进运动员转型期向低龄化延伸,保持体育特长生的多元化发展倾向和机会,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别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