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乒乓球 > 世乒赛|鹿特丹世乒赛|2011世乒赛|第51届世乒赛 > 世乒赛诸强

国际乒联确定奥运修改规则 沙拉拉坦言针对中国

来源: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2011年05月13日11:54

  这两天,正当中国乒乓球队选手在荷兰鹿特丹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高歌猛进时,国际乒联确定伦敦奥运会将修改比赛规则,而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更是承认:“修改规则就是要限制中国队大包揽”。其实,不用沙拉拉承认,地球人也都知道国际乒联近些年来的改革都是针对中国队,但如此直白地承认就是针对中国队还是首次。

  按照刚公布的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竞赛规程,每个国家和地区只能派两名选手参加男女单打比赛,而团体赛则采取单淘汰赛制。只能派两人参加单打比赛,这就意味着中国队至少要让出一块铜牌来,这的确能提高其它代表团参赛积极性。而单淘汰赛制则让比赛变得更具悬念,任何一支球队要想夺冠都不能有任何闪失。

  我们已经记不清楚这是国际乒联第几次针对中国乒乓球队一家独大而进行改革了。自从中国乒乓球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枝独秀以来,国际乒联为了“削弱”中国乒乓球队,在比赛规则和规程上都做了不少“针对性”的改革。先是将小球变为大球,随后又把21分制改成11分制,5局3胜也改成了7局4胜,甚至连发球上抛的最低高度都提出了要求……

  只是中国乒乓球队这几代国手都太不给国际乒联面子了,不仅在世乒赛上不停地席卷金银铜牌,在奥运会上也不留给他人任何机会。难怪沙拉拉还不死心,还准备向网球比赛学习,再降低每局比分,增加局数,让中国乒乓球队在比赛中多一些意外,给他国选手多一些惊喜。这些改革貌似更有利于乒乓球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只是这种“劫富济贫”式的改革真能推动乒乓球运动更好地发展吗?

  众所周知,中国乒乓球的强大得益于人才培养的举国体制,而且乒乓球运动的特点也适合举国体制的培养模式。欧美发达国家运动员的培养大多走的是市场化道路,优秀运动员多来自职业俱乐部,运动员培养费用要么来自俱乐部,要么自掏腰包,这些资金都要通过市场来消化。职业联赛造就了欧美庞大的足球、篮球、网球市场,优秀运动员也能在联赛中脱颖而出。相比较而言,乒乓球比赛在身体对抗性等方面都无法与足球、篮球、网球相比,因而,无论观众数量还是市场吸引力,都无法与足球、篮球、网球相比,职业化的道路并不好走。事实上,欧美的许多乒乓球选手都并非专业选手,更多的是出于业余爱好。

  然而,中国乒乓球就不同了。自从容国团在1959年的世乒赛上为中国夺得首个世界冠军以来,乒乓球就被国人赋予了特殊的感情,“人生能有几回搏”的精神影响了好几代中国人,时至今日,乒乓球已贵为“国球”。而在乒乓球人才的培养上,中国拥有从国家到地方、从一线到二线三线、从业余到专业的培养体系,不仅后备人才充足,而且乒乓球是中国参与人数最多的两个运动项目之一。乒乓球的任何一项技术改变都有专门的科研人员、教练员研究攻关。而随着乒超联赛的逐渐成熟,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选才、训练、竞赛、商业开发、电视转播等完整的乒乓球运营体系。近几年,中国乒乓球也启动了“养狼计划”,但至少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起到太大的效果,究其原因,乒乓球的“中国模式”无法推广,因为其它国家和地区不可能像中国一样建立一整套培养、运营体系。

  我们可以理解国际乒联的担心,任何一项体育项目的比赛冠军或奖牌总是被某个国家球队垄断,肯定会打击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这项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不过,以中国乒乓球的强大,国际乒联此次改革仍难影响中国乒乓球在国际大赛上摘金揽银的结果。也许,国际乒联更应该理解中国乒乓球队如此强大的原因,在普及推广中也要正视乒乓球运动的弱点,否则,再多的改革也无助于乒乓球更好地发展。林华维

(责任编辑:关洋)
 我来为新闻纠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