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其他 > 其他

第九套广播体操将亮相 熟悉音乐勾14年青春回忆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8月08日08:33

视频-第9套广播体操今日亮相 针对上班族拒绝亚健康


  “第九套广播体操针对上班族,增加了一些头、肩、颈、肘、手部的动作,对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有很大的好处。”

  刘沂

  今天,国家体育总局将正式召开第九套广播体操的推广发布会。至此,已经实行了整整14年的第八套广播体操,也将退出历史舞台。自从1951年国家推出第一套广播体操至今,广播体操已经走过了整整60年的历程。它伴随了整整三代国人的成长,在上个世纪后半叶,更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8月8号全民健身日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随着第九套广播体操的推出,必然会勾起国人的一次集体回忆。日前,成都商报记者专程前往北京,采访了第六、七、八、九套广播体操的责任编辑刘沂女士,第六、七、八套广播体操的喊操员张仲霖老师,以及第8套广播体操模特、第九套广播体操喊操员张萍老师。本报将分两期,向广大读者讲述了那一套套广播体操背后的故事。

  兴起

  当年足球篮球都没广播体操“火”

  据有关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均寿命低到令人咋舌的35岁,婴幼儿死亡率高达20%。为了提高国民体质,1951年,第一套广播体操应运而生,当时所引起的轰动效应,是如今的人们所无法想象的。上世纪50年代,苏联诗人吉洪诺夫来华访问,曾如此描述道:“北京人出来做广播体操,把最后一个梦魇赶出梦乡,城里整齐的大街小巷,一下子变成了运动场。”一回想到那时的情景,已经59岁的刘沂就热血沸腾。

  刘沂是北京人,1952年出生的她刚好赶上广播体操在国内最为“流行”的时候,她回忆道:“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人们的娱乐活动、文体活动都少之又少,除了上班就是下班,人们的生活十分单调,加之经济条件不好,根本没有钱去搞专门的体育锻炼,所以集体做广播操,就成为了人们最为喜爱的运动,比足球篮球还“火。那时候做操的操场都是土的,或者用煤渣铺成的,也没有录音机,都是用老唱片放广播操的音乐。”

  对广播体操的喜爱,也影响了刘沂此后的人生道路,9岁时,她就因为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都很好,被选进了当时的北京市西城区业余体校,随后进入著名的什刹海体校,专业就是体操。尽管后来因为文革而未能成为专业体操运动员,但这段经历却让她受用无穷:先是上山下乡期间,因为打小练做广播体操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基础,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刘沂却很少生病;后来,又因为她曾经的体操运动员经历,让她得到了上北京体育大学的机会。大学毕业后,刘沂被分配到东北师范大学做了一名体操老师,1978年,她被调到人民体育出版社,成为了第二编辑室的一名编辑。1980年,当时的国家体委准备重新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广播体操,因为对广播操的了解,以及曾经的体操运动员经历,编撰新的第六套广播体操的任务,就落到了刘沂头上,“当时我们那个编辑室,是专门编撰体育技术类图书的,10来个编辑各有各的侧重,我的侧重项目就是体操,所以当时领导叫我来干这个事,我一点也不吃惊。”

  编撰

  每编一套操短则半年,多则一年

  刚刚接到编撰第六套广播体操的任务时,刘沂并不是很重视,只是当作一件普通的读物去做。但随着工作的进行,她发现这个东西的分量太重了,“当时的国家体委,联合了很多部委来推广这个东西,第6套在很短的时间内印了3次,一共70多万份,你可以想象当时这个东西有多受重视了。”正因为重要性,整个编操以及编撰过程十分复杂和漫长,刘沂说:“每编一套操,短则半年,多则一年,一套操编出来后,要反复地拿到各行各业去征求不同意见,必须要让不同年龄不同工种的人都觉得这个操做起来舒服。此外还要测量人在做完一套操之后的血压、脉搏等,把体操动作都确定后,还要再找专业的人为体操作曲配乐,最后才是出版发行。”

  刘沂回忆,在自己时间跨度达到30年的广播体操编撰生涯中,也曾经出过一些错误。但值得庆幸的是,都在正式出版前将错误找出来进行了修正,“其中最惊险的一次,是在第八套广播体操的图样即将付印前,我突然发现了一个错误,本来的动作应该是双手握拳,手心相对,但图上却印成手心向下了。我赶紧找人用电脑软件硬生生的把手的方向"拧"了过来。”此外,配图的文字说明,也是十分讲究,在编辑出版之前需要反复修改。“编广播操不是上体育课,不是做做示范、口头讲解一下就行了。这是要通过出版发行、以文字和挂图的形式与全国人民见面的,所以必须要有配套的文字说明。”此外,这个文字说明,也一定要适合大众,不能过分专业化,刘沂说:“因为在当时,广大人民的体育素养很低,对于体育名词更是毫无概念。如果只说一句"原地踏步",说不定都理解不了,连踏步都不知道怎么踏了。”

  改变

  针对长时间面对电脑的上班族

  从1981年到2011年,在长达30年时间的广播体操编撰过程中,刘沂最大的感受,就是广播体操越来越讲究美感了,她指着第一套广播体操的图解告诉记者:“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特色,前五套广播体操很单调,就是单纯的左右左,但到了第六套就有点不一样了,文革过后,人们已经有了一点美的意识,比如这个转体动作,就是体操的一个造型,你要说它有什么太大的锻炼价值,也说不上,但它摆了一个姿态,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来的迪斯科、健美操传入国内,就体现在了广播操里。1990年5月8日,第七套广播体操推出,“第七套广播操就有了一些扭胯的动作,这就是从当时健美操和韵律操当中来的。”在刘沂看来:“每套操都有当时的特点,不是说"哪一套操胜过哪一套、越编越好",而是"每一套操都是好的",每一套操都有那个时代的锻炼价值,都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时至今日,她还经常参加广播体操的教学任务,“想把广播体操做好,也要讲求手眼身法,不坚持锻炼,动作就不够饱满。”此外,刘沂还给记者透露了一点关于第九套广播体操的消息:“从1997年到现在已经14年时间了,时代变化很快,如今上班族的压力很大,长时间面对电脑,第九套广播体操就针对这些情况,增加了一些头、肩、颈、肘、手部的动作,对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有很大的好处。而且现在编操的测定方法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有说服力。”

李宁
李宁


  拍摄趣闻

  为广播体操当模特

  李宁曾经“耍大牌”

  每一套广播体操,国家体委把编撰的整套广播体操动作、内容确定下来后,就开始找模特进行拍摄,在拍摄之前会做出一个拍摄方案,然后根据拍摄方案把每一个动作拍成照片。据刘沂介绍,一般说来,出于有利于推广的考虑,当时国家体委找的模特,大多都是赫赫有名的体操冠军,“比如说第六套时找的是多次获得全国冠军的蔡焕宗老师,而第七套的模特名气更大,是"体操王子"李宁。要的就是个名人效应嘛。”

  刘沂还给记者讲了一个李宁当年“耍大牌”的有趣故事:“1990年第七套广播体操推广前,领导安排李宁来当模特。原本当时是编了两套操,都需要李宁来演示的。但李宁那会儿已经生意做得很红火了,每天到摄影棚里,手里拿个当时还很少见的大哥大,不停地打电话谈生意。当时这些模特,事先都不会做广播体操,因此,在现场都需要指导,一个动作可能会重复做几十甚至上百次,才能通过。李宁觉得太耽误时间,所以只拍完第一套,就说什么也不拍第二套了。没办法,我们只能招来当时艺术体操队的夏燕飞来拍的第二套。一套体操分成男女两个模特,这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除了模特的不配合,技术上的落后也让刘沂等人觉得很为难,在第六、七套广播体操时,还没有数码相机,也没有先进的电脑制图软件,不能调照片的色彩和缩放大小,这就对摄影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相机和模特之间的距离要很精确,位置一点都不能发生改变,不然就大小不匀。洗出黑白的、大小合适的照片后,按照人的轮廓剪下来贴到一个与挂图同样大小的板上,然后再给照片周围用白色粉笔抹成白底,然后再拿去制版。”

  广播体操发展史

  第1套:动作最简单

  1951年11月24日发布

  第2套:增加下肢动作

  1954年7月发布

  第3套:成为当时风尚

  1957年发布

  第4套:增少数民族语言版

  1963年发布

  第5套:增加生产劳动动作

  1971年9月1日发布

  第6套:增加民族风格乐曲

  1981年9月1日发布

  第7套:设计难度增大

  1990年5月8日发布

  第8套:降低难度吸引人气

  1997年发布

  第9套:增加头、肩、颈、肘、手部的动作

  2011年8月8日发布

(责任编辑:王燕芳)
 我来为新闻纠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