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 “换手如换刀”,对起伏频率完全不由人意揣测的国足尤为如此。按既往经验看,尽管强敌如林,尽管备战时间仓促,但卡马乔的国足20强首秀未必就踉跄而归,至少不会输得很惨。
想当年,啤酒商人施拉普纳带队征战亚洲杯竟抢镜出彩,理论强于实践的国际足联教书匠霍顿也能率国足在四强赛上踢得风生水起,凭真本事吃饭的卡马乔会比上述前任逊色吗?真正的难度不在这里。
回顾近30年的国足外教史,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定式:中国球员似乎不太喜欢虽有水平却疾言厉色的主帅,而对那些善解人意、通情达理,哪怕忽忽悠悠满嘴跑火车却从不把话说死、把事做绝的洋教头充满好感。这与足球无关,这是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的积淀使然,卡马乔搞不懂这些,这是他最致命的软肋。
就像当年他率西班牙队在韩日世界杯上被裁判 “游戏”出局一样,有实力未必等于胜利,如果卡马乔有举一反三的悟性,身为国足新帅的他就必须认同这样一个玄妙道理:足球是世界的,但也一定是 “中国”的。
谁在支持卡马乔?蔡振华?韦迪?王健林?都是一言九鼎的实力派人物,但这就足够了吗?那些与高洪波依依惜别的国足球员,那些与高少帅称兄道弟的圈内行家,真地接受了卡马乔这位外来客了吗?未必。
卡马乔不是 “救世主”,中国足球从来也没有 “救世主”,未来也不会有,中国足球的复苏只能依靠自身的运行规律。而在一个宏大的 “时势”中,势必会涌现出一位顺应潮流、振臂一呼的时代英雄,按这一逻辑大胆展望,也许并不被中方教练看好的卡马乔,将迎来他职业生涯中最为璀璨的光荣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