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奖赛香港站中国女排最大的变化,不是张娴离队后单丹娜独自撑起自由人位置,也不是徐云丽杨珺菁这对副攻组合的闪亮演出,而是范琳琳从主攻位置临时客串起了接应。如此改变根源只有一个——为了保住王一梅。从俞觉敏上任以来,如何让王一梅继续占据主力位置成了最伤脑筋的课题,为此中国队一传体系变了又变,杨婕和范琳琳又先后从主攻改成了接应,这么做真的值吗?
在新女排集训名单公布之际,正牌接应只有浙江小将邱亚楠一人,主教练俞觉敏在设计中国女排战术体系时,出于加强右翼进攻的考虑,决定安排王一梅和杨婕尝试转换角色改打接应。不过,真正代表“强力”的王一梅却经过集训证明并不适应在右翼的进攻,随着队内选拔赛和性别大战重新回归主攻位置,王一梅的此番改造彻底宣告失败。
不同于王一梅的明显偏科,杨婕被改造成接应希望更大,可塑性也更强。但一味想要追随世界潮流的俞觉敏却没有因人制宜,偏偏要将杨婕打造成强力接应,以适应自己设想的攻防体系。其实通过国内联赛,杨婕的特点球迷都很清楚,身高1米94的她具备一定的接发球能力,在后排防守取位和起球手感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同时年少时期尝试过副攻位置的杨婕在跑动步伐方面也有一定基础。但由于年龄问题,杨婕力量一般,速度也不快,腰腹力量也不好。前排跑动,后排强攻这些强力接应所需要的东西,恰好就是杨婕缺乏的。
尽管如此,大奖赛初期俞觉敏还是坚持着自己的想法,让王一梅兼顾一传,尽可能解放杨婕,让她全力投入到后排和右翼的进攻中去。但漯河站的惨败让他第一次真正尝到了苦头。据称,在漯河站最后一场惨败给美国队后,排管中心高层当晚就在酒店做出了不再让王一梅参与一传的决定。果然,接下来的泉州站,王一梅马上就由接五轮一传改为了一轮,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牺牲杨婕的进攻,让她更多的给王一梅保驾护航接好一传。即便如此,只接一轮一传的王一梅还是被各队当做“打击对象”,卡轮的现象也因此层出不穷,以致陈忠和在观看比赛后也点评“王一梅的信心受一传影响而减弱”。万不得已,从香港站起,俞觉敏再下决心让王一梅不再参与一传体系,以便帮助她找回状态。
如此一来,杨婕的这个所谓强力接应的角色就发生了彻底的改变。随着一传任务的不断加重,她也暂时改为了保障型接应。其实这样的变化对于杨婕和目前的中国女排来说,未尝不是件好事。
从大奖赛前两个分站赛的实战效果看,杨婕在二号位的上步节奏和发力习惯均无法与其在四号位相比,她的右翼进攻路线基本上只有一条大斜线,这让对手在拦防取位方面的选择更加容易。同时,杨婕定点强攻的击球点不高,绝对的个人突破力量也不大,而后排的滞空和冲跳能力更是很一般,这样的“伪强力接应”明显不是主教练俞觉敏期待的。在香港站杨婕改为保障型接应后,她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了自己本就熟悉的一传和防守串联上,而不用再去为进攻分心,这对于这名年仅17岁的小将来说,不仅真正做到了扬长避短,也让其自信可以逐步增强,有利于她的未来成长。
但这样的变化带来的另一个后果是,一旦杨婕状态出现起伏,为其寻找一个合适的替补就成了新问题。在香港站,俞觉敏让主攻范琳琳担当起了这个新角色。尽管范琳琳此前在八一队也曾尝试打过接应,但没有多久就因基本功不扎实令主帅崔咏梅放弃了这一想法。
如今,中国队只有邱亚楠一名正牌接应替补,但俞觉敏这位小老乡在国内联赛还算好使,到了国际赛场则是典型的攻不强守更弱的类型,勉强打个“山寨强力接应”还凑合,让她用一传“养”着王一梅,堪比天方夜谭。
这种局面下,打死不愿让王一梅打替补的俞觉敏未来能做的只有放弃邱亚楠,给杨婕找个更合适的保障型接应的替补。放眼国内,符合这样要求的人选实在不多,李娟(微博)归队已经不太现实,一传能力过硬的殷娜(微博)应该能担当起这个角色。不过俞觉敏已经表示,在亚锦赛前中国队的人员不会再有调整,眼下只能希望这套阵容能顶过日韩泰这三强的冲击了。要知道,在大奖赛分站赛,泰国可是曾经零封哈萨克斯坦,日韩更是都分别击败了不可一世的俄罗斯。
追根溯源,上述一切或主动或被动的变化都因王一梅而起。不可否认,王一梅的强攻能力在世界排坛都位居前列,但因为过于偏科,以她目前的能力和特点,真的无法再在国家队占据一个雷打不动的主力位置。面对身高力量都不如我们的亚洲对手,王一梅或许还可以发挥作用,但面对欧美强敌,她的强攻也占不到太多便宜,而这还是在一传到位的前提下,否则全是空谈。主攻主接一传,就需要主攻能攻善守,先为全队保障好一传,条件允许的话参与进攻,条件不允许由接应来。而王一梅所习惯的,是别人保障好一传,当其他人没有进攻条件了,她来砸上一锤。
发现和起用王一梅的陈忠和为了培养她,改变了中国女排在雅典赖以称雄的四人接发球体系,结果她的高得分不但没有保障,还伴随着高失误。随后的蔡斌搞“梅楚变革”,也以失败告终,亚锦赛不敌泰国,王一梅因伤只能在国内看电视。
王宝泉上任后,一度因为她的自律性差和一传、防守无法达到要求险些被废,但国内舆论的压力和她在大奖赛成都站的救赎还是帮了自己。如今换成了俞觉敏,一传体系变了又变,杨婕从强力型接应变成保障型接应,范琳琳火线也被改成接应,邱亚楠未来因此可能就没了位置,这一切还是因为王一梅。
大奖赛香港站王一梅终于实现了单场得分上双(别计算失误),但带来的后果就是接应彻底沦为她的私人“保姆”。杨婕和邱亚楠能胜任这个“保姆”职务吗?用牺牲一个进攻点来修补另一个早已走下坡路的进攻点值得吗?
与其以牺牲中国队整体接发球体系的稳定为代价誓死给王一梅保留一个主力位置,真不如充分利用好杨婕相对均衡的攻防能力,将其打造成为一名具有一定攻击力的“保障型接应”,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大化,去模仿欧美劲旅的“强力接应”模式,这对于中国女排来说也许才是一条真正扬长避短符合实际情况的出路。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孟凡强